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政工作总结范文

民政工作总结范文

民政工作总结

民政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根据上级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年根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提高保障水平,目前,全镇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04户198人,月人均补差170元,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37万元。

2、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良好。按照省市的要求,对农村低保进行了全面审核审批,自查自纠。目前全镇共有农村低保对象693户1352人,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105元,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70万元。

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开始实城乡居民医疗救助政策。经过几年的不断完善,形成目前对城乡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制度,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规范。目前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平台已基本建立,困难群众在本市范围内看病可直接在医院结算救助金额。

4、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争取上级损房补助资金1.8万元,6户危房改造得到资助。

5、落实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补助,从7月起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5元。目前我镇享受重度残疾人补助的人数达410人。

(二)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完成了九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村(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村(居)民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对新当选的村委会主要领导进行了培训,认真落实社区实险全覆盖工作,农村社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站、治安调解服务站、民政工作站、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者协会、居家养老服务站等。

(三)进一步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春节期间,积极做好现役义务兵的优抚慰问工作,早做方案,早安排,优抚费、立功受奖人员奖励、春节慰问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确保了义务兵家庭的思想稳定。

制定了全镇双拥创建工作三年计划,深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着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努力打造军地构建和谐社会新平台。进一步健全烈士家属、牺牲及病故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病退军人、参战人员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发放优抚金约245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建成具有敬老院、老年公寓、爱心超市、老年活动中心、社会救助工作站、救灾物资贮备站的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向上积极争取“关爱工程”补助资金23万元,新增敬老院床位30张。推动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13个村居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严格按规定确定供养对象,我镇目前五保供养人员有255人,供养标准集中供养3920元人/年,分散供养3320元/年。镇敬老院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敬老院。

(五)积极做好慈善工作。宣传发动,建立组织,组织募捐,募集慈善基金32余万元。严格把关,配合市慈善基金会为低保户学生、孤儿实行慈善助学,为低收入尿毒症、恶性肿瘤等患者进行慈善助医。

民政工作打算

继续认真贯彻五保供养条例,不断改善五保老人居住条件和护理、娱乐条件,强化院内建设和管理,提高入院率。

认真做好城乡低保核查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发放。

进一步落实优待优抚政策,认真做好双拥工作,争创双拥模范乡镇,保障广大优抚对象的生活略高于当地群众。

加强查灾报灾信息网络建设,完善查灾、报灾、核灾程序,做到发现灾情现象及时报灾,做到报灾准确,信息畅通。

巩固村民自治模范镇工作,争创省级村民自治模范镇。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的《殡葬管理条例》和《江苏省殡葬管理办法》,杜绝骨灰装棺重葬现象,完善村级公益公墓(骨灰堂),保证火化率达100%,进一步提高骨灰入墓率。

认真做好老龄工作,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站软硬件建设,热情为老年人为服务。

民政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理念,着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抓好各类救助工作,切实为贫困户解难。

(1)低保工作。2013年我镇有低保户123户182人,其中农村117户175人,城镇6户7人。全年发放低保金162165元,其中镇落实配套资金81082.5元。农村人均补差81.38元,城镇人均补差55元,保障人员分别占全镇人口1.2%、0.5%。严格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制度,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一年来,我镇新办理低保5户,撤销低保4户,调整30户。1月份及时发放2006年度低保户电费补助105户2000.4元。

(2)访贫问苦工作。节期间做好对弱势群体的走访慰问工作,统一摸底、统一安排,县、镇、村三级共慰问低保户163人,其他困难户539人,发放慰问金(品)198300元。七一建党节,镇党委、政府慰问困难老党员、老干部16名,送去慰问金5000元。

(3)扶贫帮困,结对助学工作。

一是开展结对帮扶献爱心活动,15户贫困户分别于县人事局、县社保局、工行、县团委、镇政府结成帮困对子。二是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今年我镇的贫困大学生吴凤娟、卞秋敏等6名同学,由于家庭条件困难,读书困难。镇村干部了解情况后,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到县民政局,最后与有关单位结成帮扶对子,按照一本、二本、大专的救助意见,帮助解决学杂费共17000元/年。到目前为止,我镇共受助大学生12人,累计资助金额达63000元左右,为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县外经局、温州叶老板为由特殊困难的张秀琴、陈祥飞、朱春洪、吴凤娟、胡佳跃5为同学,按照地区不同资助生活费500元、300元、200元不等的助学金。三是继续推进义务制教育减免工作,按照7%的标准对困难学生进行减免。四是发放临时救济21户6200元,发放2006年度冬令救助38户112人8800元。

(4)大病医疗救助工作。

2013年减免合作医疗补助123户182人10920元,其中县补助5460元,镇补助5460元。今年我镇深入开展医疗救助,严格执行修订后的城乡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办法,做到不遗留一户应救助对象。截至10月31日,我镇办理困难群众享受合作医疗救助4户,补助金额18494元,占全镇人均1.23元。发放低保户门诊医疗券21900元,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低保人员看病难问题。大病医疗救助在缓解和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收到明显的效果。今年全镇完成白内障复明7例,享受了3500元的医疗补助,在“光明行动”中,我镇1名白内障患者享受了免费手术。

(5)做好低保边缘户统计工作。对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150%以下的低保边缘户家庭开展调查,通过上门核查、公示,共上报40户低保边缘户家庭,其中一类边缘户17户,二类边缘户23户,并及时将家庭情况输录到民政信息平台。

(6)抗台抢险,危房改造工作。今年台风“罗莎”对我县造成威胁,我镇机关干部全部下到各自联系村会同村干部挨家挨户的进行排摸,落实抗台措施。全镇8个行政村1个社区共排摸出危房户49户65人,涉及到25个社,75间房屋,转移98人。今年帮助无能力进行危房改造的困难户进行危房改造,今年我镇共修建危房7户,面积455平方米,补助资金31110元,其中县民政局21220元,镇民政补助9360元,村补助520元。另外还有2户危房改造已经结束,补助手续正在办理中。

2、五保集中供养水平不断提高。

我镇在前年投资25万多元,扩大装修,从原来25张床位扩大到55张床位。今年以改善敬老院管理为工作重点,抓好供养工作。一是保证供养经费的落实。将五保对象列入低保范围,全额享受保障金,住院医疗费全额由大病医疗救助承担,保证五保供养有稳定的经费渠道,逐步提高供养水平。2013年平均供养标准达到6120元/人.年。二是加强敬老院管理和队伍建设。充实敬老院管理和护理人员,平均人员配置比例达到1:10,开展五好老人、五好房间的评选活动,提高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目前我镇敬老院入院21名,其中五保老人18名,半寄养2名,照顾1名。

3、社会救助网络完善,慈善救助工作活动正常。

(1)加强村级社会救助网络的建设,积极参加镇民政办组织的培训班3期。10月份与惠民镇联合举办培训班,邀请了县民政局、县残联有关科室上课,通过培训和交流,使两镇的民政干部业务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2)加快民政信息平台的建设。一是做好民政信息平台的延伸工作,将在12月底,与广电部门联系,民政信息平台的端口延伸到各村。二是利用镇局域网,将民政工作和业务知识传达到各村,提高信息化管理,加快信息资源的利用。

(3)开展慈善募捐。一是通过发放、张贴宣传资料,深入企业宣传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慈善爱心氛围。二是积极参加了县慈善募集晚会,做到了有举牌、有捐款。截止11月底已上缴县慈善总会204500元善款,有54家企业业主纷纷踊跃捐款,慷慨解囊,省县玻璃纤维织布厂、恒丰包装有限公司、华鑫木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捐款金额处于前列,分别捐款30万、2万、2万,捐款金额达5000元-10000元23的单位有11家。其中镇机关工作人员个人捐款23550元。结合我镇实际,继续做好慈善救助工作,加强慈善工作力度,落实资金,争取镇慈善分会的良好运作。

二、以“稳得住,安得下”为目标,着力稳步推进移民工作。

1、移民的思想稳定工作。移民来我们这里,人生地不熟,为了使尽快融入到当地群众中去,镇村干部要不定期到移民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一些困难,如曹家村移民彭胜华的儿子因得了精神分裂症,镇村干部掌握情况后,及时与惠民卫生院联系,上门进行救治,确保移民的思想稳定。

2、移民的经济发展工作。稳定推动发展,发展促进稳定。为此,我镇在稳定移民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寻找致富路子,并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目前我镇移民16名,有劳动能力10名,3名在家从事种养业,3名在外打工,4名在本镇企业打工,收入较稳定。全年未出现上访事件。

3、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工作。通过去年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的核查,我镇有移民10户24人,其中三峡移民5户16人,乌溪江移民2户3人,赋石水库移民1户1人,新安江移民1户1人,前岩水库移民1户3人。今年5月份发放扶持资金7200元。发放三峡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17人,2439.5元。

三、以维护优抚对象基本权益为要求,着力推进优抚安置服务。

1、抓好退伍安置工作。为了进行做好退伍安置工作,我镇除了推荐介绍工作外,在2月前顺利完成2006年冬季退伍士兵的货币安置工作,共安置退伍士兵13名,发放一次性安置金64000元。

2、按时足额上缴和发放优抚金。今年我镇共上缴优抚金50559.93元,准确及时发放义务兵优待金94500元,及时为优抚对象办理医疗补助手续1名4625元;对生活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给予临时救济,全年发放600元。

3、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军优属活动。一是开展走访慰问,春节前,镇政府分四组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13名,义务兵家属20名,发放慰问金5000元。“八一”建军节前夕,对全镇12名重点优抚对象和3名55年至59年入伍的在乡复员军人进行慰问,计慰问金和慰问品4200元。两项合计9200元。二是继续积极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在春节、八一开展了走访慰问,及时的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三是做好建军80周年庆祝活动,推荐优秀复退军人2名,组队参加县合唱比赛。

四、民政其他工作得到稳步发展。

1、殡葬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工作,深化殡葬改革,火化率达到100%,无乱埋骨灰、乱建坟墓现象。多次对镇辖区内的两座农村骨灰堂进行了检查,发现均严格执行骨灰堂管理规定,无违规违纪现象,没有发现一例在骨灰堂内建造坟墓事件,无私自进行经营性活动及任何形式超标收费现象,防火防盗等措施到位,安全无事故。

2、认真做好门牌编制申请工作。

为了进一步健全门牌编制工作,积极开展门牌核查、清理。一是及时做好地名的命名、更名申请工作。今年新命名道路3条。二是配合第二代身份证发放工作,共申报新住宅小区名称1例,申报新门牌号12例,为第二代身份证依照标准地名和规范化门牌号顺利发放提供了保证。

3、做好对福利企业的服务。督促福利企业造好四表一册,上交好残疾职工的养老金,督促企业为残疾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好五金保险。动员福利企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今年我镇2家福利企业为我镇的慈善事业捐助了1.5万元。

民政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贯彻落实低保制度,严格发放低保补助金。

我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和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把低保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将低保制度的落实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严格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应补尽补”的原则,从严管理,规范运作,始终做到低保全程透明,向民众公开低保政策、保障标准、保障金额、发放程序、发放时间等,宣传好程序,落实好政策;始终坚持低保阳光作业,对低保申请对象坚持入户调查,细致审核,对申请保障的人员名单、确定的保障对象的情况、补助标准坚持乡村两级公示;始终追求动态管理,根据农户经济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低保名单,对因经济好转、参保人死亡等的坚决予以拿掉,对失业、生病等原因导致生活返困的符合低保范围的坚决予以参保。始终按照民政局低保工作会议精神,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修改完善健全低保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2013年及时发放低保人员补助款,其中第一季度发放187户233人,共计100650元;第二季度发放187户232人,共计103089元;第三季度发放187户233人,共计105009元;第四季度发放184户230人,共计103524元,低保存折经乡里发放全部及时发放到低保户手中。共有五保户7人,全年发放五保人员保障金39240元。

二、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和社会福利工作,效果显著。

1、认真及时做好上报灾情。在今年两次台风和一次风灾的自然灾害中,我乡民政部门迅速准确地向上级部门上报了各个时段的灾情,及时做好受灾申报工作,乡里及时组织人员到实地了解灾情,并积极帮助他们开展灾后自救和互救工作,使灾害降至最低。

2、做好冬令、春夏荒救济。今年年初,我乡为困难户发放棉38条、发放救灾救济棉衣。并积极走访了重点困难户,给他们带去猪肉、米等生活必需品,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

3、做好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工作。今年我乡共为41人申请临时救助款29500元。为14人提供了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款36191元,解决了这些患者的燃眉之急。

4、解决困难户子女读书难的问题。为解决部分困难子女读书问题,我们协同乡乡团委、县里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于困难户的子女开展了全面调查,及时帮助困难学生开展圆梦活动;积极对因经济困难而未能读大学的学生提供了助学申请帮助。

5、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捐助活动。在今年的几次捐赠活动上,乡民政办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组织开展了对残疾老人的慰问活动,对流浪老人送大米活动。

6、积极开展“星光计划”老年人活动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大漈乡老年协会活动,并积极为广大老人办理老年证和助听器,积极开展避灾点建设。

三、加强双拥工作,支持国防建设。

我乡现有优抚对象4人,60周岁以上退伍军人11人,新入伍两年内在役军人8人。2013年,我乡按照民政局要求,及时、足额发放各种定补和抚恤金,并认真地为优抚对象解决三难问题。另一方面,还积极开展退伍军人的社会养老保险的宣传,认真做好各退伍军人的政策解读工作,让退伍军人明明白白参保,把参保决定权交还给他们,尽量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部受侵害。并积极配合优抚科开展了退伍军人家电优惠活动。以及,做好年满五十九周岁未满六十周岁的农村籍退伍军人的调查工作,做好年满六十周岁的农村籍退伍军人的补助金发放工作,帮助困难退伍士兵申请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工作。

四、顺利完成换届选举,确保基层政权稳定。

我乡第十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从2013年11月中旬全面铺开。在县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指导下,在乡委、乡政府的精心组织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办公室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精心组织策划,严格依法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各个阶段的工作。至12月中旬,我乡8个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将全部完成,顺利实现了按期换届、优化结构、确保稳定、促进发展的工作目标。

五、巩固发展殡葬改革好势头。

我乡《殡改实施办法》实施几年来,收效显著,每年火葬率都达100%。为了巩固殡改成果,我乡积极宣传政策,并落实火化减免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办理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手续11人。继续推进生态葬法宣传,通过发出宣传资料、出动宣传车、悬挂宣传横幅等手段广而告之,使殡改政策进一步家喻户晓。2013年,大漈乡已基本建成螺丝岭公益性生态墓地。

六、关怀走访慰问五保户。

我乡积极开展五保户参保工作,工作人员充分掌握符合五保条件的人员,经常走访和了解他们的最新状况,并以他们的立场为他们着想,也对他们一些错误的想法和做法予以做善意的说服和告知,主动替他们申请参保。2013年度,我乡有五保户7人,有6人安排在北溪敬老院集中供养,1人户院挂钩。在五保金的发放上,我乡素来及时准确,为解决五保户的就医问题,我乡继续将五保户对象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保障范围。除此之外,我乡还不忘精神上的关怀,由乡党政一把手带队到北溪敬老院走访慰问五保户,2013年度共走访三次,以了解他们的状况,关心他们的生活,确保五保户有一个祥和的晚年。

民政工作是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每一项工作都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每一项工作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维护群众利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而努力。在2014年工作规划中将重点做好两件事情:

首先,全面推进低保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县民政局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低保参保人员的审核工作,强化人户监督,明确子女赡养义务,做好入户调查,开展低保户走访和回访,及时掌握低保动态,加大低保各环节的公开力度,建成透明低保。

民政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2019年重点工作总结

(一)围绕“老有所养”,养老服务实现提质。

一是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在市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持下,出台了《市农村敬老院建设改造实施意见》等三个文件,要求每个乡镇在2020年前至少建成一所三星级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全市12个乡镇,主体工程建设已完工4家,已完成招投标3家,已挂网1家,春节前完成挂网招标3家。敬老院食品卫生经营许可证办理已实现全覆盖。新建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4家,村(居)居家养老服务站9家,农村互助养老示范点1家。二是稳步提升城区养老服务质量。今年新建5家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家社区嵌入式养老综合体-山水华庭长者之家正式运营,获得省厅领导高度认可。引入苏州普康公司和本土益仁社工组织共同参与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运营,有效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充分发挥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作用。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硬件设施达标升级,定岗定责,承担全市养老服务行业监管、从业人员培训、老年人能力评估、老年产品展示、信息化管理等功能和职责。4月份,成功举办2019第一期全国养老服务机构院长培训班,吸引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名养老院长和养老专家、学者参加,进一步促进了市养老事业的发展。

(二)围绕“脱贫兜底”,社会救助实现提速。

健全村民小组长网格化机制,完善奖惩考核办法,强化配套设施建设,构建“普遍走访,精准救助”工作格局,实现救助服务“六到位”,破解基层民政工作服务能力短板问题,激活服务群众“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三)围绕“共建共治”,实现社区治理提效。

一是着力推动城市社区治理改革创新。“三减一加强”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全市38个城市社区平均每个社区清理牌子76个。街道要求各部门参照依据,整合考核事项,建立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将未纳入清单的考核一律取消,对社区进行综合性考核。社区工作者管理有序推进。全市267名城市社区岗位等级已经初步核定,《市城市社区工作岗位等级和薪酬待遇实施细则(试行)》正在修订。二是探索乡村社区治理经验。以全国农村治理实验区建设为载体,通过以点促面,部门联动,深入推进,初步构建了以“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安全共治、文明共建、绿色共享”为支撑点的农村社区治理大格局。完成了柘皋三星村等7个村部的标准化建设达标任务。天河街道黄窑村荣获省级民主协商示范村。三是发挥社会组织创益园平台作用。市社会组织创益园,设立“三大中心、九大平台”,用来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截止目前,入驻社会组织15家。今年开展了第一届公益创投计划,14个项目落地6个城市社区,分别由10家社会组织具体实施,项目资助金额达69万余元,实施周期为一年,内容涵盖党建服务、助残服务、为老服务、心理疏导、关爱困境儿童等多个公益领域。

(四)围绕“为民惠民”,专项服务实现提档。

一是市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4733平方米的市级公益性安息堂土建和装潢装修已经竣工,目前已安装格位11400个,具备投入使用功能。占地163亩市级公益性公墓已经进场施工,春节后全面建设。占地面积113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殡仪馆土建主体已经完工,春节前挂网招标。二是农村殡葬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以建安息堂为主,公墓为辅”的思路,全市共建成公益性公墓8座、骨灰堂3座;在建公益性公墓2座;规划新建公益性公墓5座、骨灰堂1座。其中庙岗乡新建的安息堂今年已有15位正常死亡人员骨灰主动申请安放安息堂。三是违法违规私建殡葬设施专项整治成效明显。通过部门联动、综合执法,已按时完成前期摸排的“住宅式”墓地、硬化大墓和活人墓整治任务。共清理整治“住宅式”墓地13座,活人墓52座,硬化大墓600座。四是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升级。根据十部委《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要求,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推进未保中心转型升级,主要承担未成年人临时监护责任和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职责。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是与时俱进、抢抓机遇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城乡社区治理等工作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的力度需要加大,民政信息数据运用的统筹规划和集约建设能力亟待加强。二是干事创业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民政干部职工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不够强,服务理念和工作举措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系统谋划推进工作能力不足,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需要进一步激发。三是民政干部队伍工资待遇有待进一步提升。民政所工作人员、村级民政专干、社会工作者福利待遇偏低,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2020年重点工作计划

养老服务工作方面: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建设,不断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农村敬老院提升改造。确保2020年底前每个乡镇建成一所三星级养老服务中心;规范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和农村互助养老示范点建设有效融合,实现有限的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选择部分居家养老服站引入第三方运营管理,实现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社会救助工作方面:推进“大救助”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加强基层救助能力建设,推进“互联网+社会救助”,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网。继续开展政府购买村(居)社会救助服务工作,健全村(居)救助协理员制度,强化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提升村级救助经办服务能力。大力推进“社会救助360”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市、乡镇(街道)、村(居)、村民小组及村民小组长多层次救助网络体系,实现基层救助服务360度全覆盖,织牢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

民政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低保工作

(一)目前为止街道共有低保户1950户,3036人。按照低保户动态管理的规定对全街道低保户进行排查,全年共排查436户、682人,新增256户、363人。根据城乡医疗工作的具体要求,今年共给大病、重病患者和重残(残疾一级)人员116人发放了日常救助金116000元。今年,住院救助96人次,267479元。

(二)廉租住房申请工作

根据市廉租住房办公室的有关规定,今年我街道共有151户,206低保人员申请了廉租住房,下阶段要对申请家庭情况进行审核,对申请家庭基本信息和审核结果进行公示,以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都能享受到国家的阳光政策。

(三)城市低收入住房保障对象申请工作

今年,街共有低收入家庭66户、132人申报了住房补贴,对申请家庭基本信息和审核结果进行了公示,以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都能享受到国家的阳光政策。

二、优抚工作

目前为止,街共有优抚对象263人,其中在职伤残人员有133名;三属人员有40名;在乡伤残6人;在乡复员军人21人;带病退伍12人;参战退役人员14人;农村籍士兵10人;40%精简人员6人;城镇老兵遗属27人。义务兵67人,义务兵办理存折的有39人;第二季度为止按时足额发放了抚恤金,上半年共发放了抚恤金1140821.00元。从第三季度开始各类优抚对象抚恤金社会化发放。

三、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街目前共有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60周岁以上老人总数为3937人。其中,孤寡老人为8人;独居老人为410人;空巢老人为3519人。截止本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老人服务了810次,4152人。其中娱乐健身、文化教育、精神慰藉居多。每逢节日,各社区服务站组织多彩多样的文体节目,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为推进街道居家养老服务进程,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协理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3月6日,街道民政科开展了居家养老工作交流,典型案例分析活动。

四、慈善救助工作

(一)在年初“两节”期间开展了慈善救助“情暖万家”活动,共为100户困难家庭发放了大米和豆油等实物。

(二)今年,共有58名困难人员得到慈善救助金72500元。

(三)在2014年度“圆梦大学”慈善救助中,街道共有5名低保户重点大学录取生得到了慈善救助。

五、基层政权工作

(一)2014年3月和11月,根据市民政局基层政权科的具体要求,认真并细致的做好了政区大典编纂工作。

(二)2014年8月至9月,根据市政府的文件要求,认真做好了地名标志设置和清理整顿工作。

六、红十字工作

(一)在今年年初“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中,街共有12名特困人员领取了由市红十字会发放的救助物资。各社区红十字工作站也根据市会的文件要求制定了“送温暖”活动方案并实施。

(二)根据市红十字会的要求,在世纪广场开展了“五.八”红十字日宣传活动。此次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和群众达到了600多人次,通过活动,更多的人们了解到了红十字知识和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采取自救措施等。

(三)在“8.15”老人节里,街共有10名三无老人每人领取了由锡和医院爱心赞助的价值500元的博爱医疗卡。

(四)10月30日,街红十字会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颁布19周年和进一步宣传和普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崇尚“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的美德,在街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初级卫生救护知识讲座。此次活动共有80多人参加。

七、信访及其他工作

(一)截止目前为止,办理信访件33件,终结率100%。

(二)5月11日,街民政办按照市政府下发的《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在世纪广场进行的“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中,街民政科组织1300多名志愿者和群众参加了此项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了居民防灾减灾、避震、应急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也唤起了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了市民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民政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1、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的指导意见》,以健全覆盖城乡、科学规范、运转协调、保障有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整体效益。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自然增长机制规范运作。认真做好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全县有低保对象3074户、4497人,全年发放低保救助金799.6万元。扎实开展了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2013年我县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县,并获得民政部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陈加元副省长专门批示,将我县的做法印发全省参阅。与此同时,我县在全省率先创新出台了《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再次得到陈加元副省长的充分肯定。

进一步完善了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修订了《城乡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办法》,全县医疗救助金的财政拨款由去年按全县户籍人数人均5元提高到8元;救助对象每年最高救助额由3万元提高至5万元;将医疗救助对象由过去的三类细化为四类,扩大了对低保边缘群体的医疗救助范围,还将重点优抚对象列入医疗救助范围。全县先后为814人次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金243.72万元。

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工程。修订了《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救助办法》,2013年全县共完成危旧房改造183户。

出台了《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临时救助工作,提高和细化了救助标准,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全年临时救助1951人次,发放救助金67.05万元。

多举措加大了节日期间困难群众救助力度。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县四副班子领导、县级机关各部门及各镇(街道),对全县五保户、低保户、困病致贫等困难户,进行走访慰问,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全县共慰问10418人,慰问经费达297万元。

2、社会福利事业建设进一步提升。

2013年先后制定了《县镇级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中心考核验收标准》等三个文件,为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全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民政部窦玉沛副部长、省政协王永昌副主席、省民政厅吴桂英厅长等领导先后来我县考察,认为:县社会化养老服务整体工作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县还被命名为全省首批“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县”。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机构养老能力提升。全县拥有养老机构12家,“三无”、五保人员集中供养467人,集中供养率达100%;全县养老床位数达2111张,其中机构床位达1825张。二是养老机构管理服务队伍素质提升。全县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达166人,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由57岁降到52岁,年内还为32名护理员进行上岗培训。三是敬老院提升改造为养老中心的速度加快。继2008年魏塘、干窑转型后,2013年又有天凝、陶庄2个敬老院转型为养老服务中心。四是居家养老服务扩大覆盖面,已建居家养老服务站76个,覆盖了36100多老人。

老龄工作有序开展,老龄工作先进县创建基础更加扎实,已被推荐申报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召开了全县老龄工作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议,按照“党政领导重视、工作机制健全”等六条标准展开创建活动。出台了《县2013年至2010年为老年人办实事意见》。深入开展“农村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二星级老年活动室”、“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创建活动。举办了全县第三届老年人文化艺术周活动,县领导走访慰问了全县百岁老人,还组织基层开展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慰问高龄老年人,慰问钱物达73万元。维护老年人的合法利益,全年为老年人办理老年证2459张,目前累计为老年人办理老年证70274张。全县老年电大招收学员10337人,入学率占老年人口的13%。

不断健全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在2013年度“爱心献慈善”活动中,募集善款803.6万元,全县冠名企业累计达到48家,冠名总基金共计2441万元,全年收到冠名基金204.66万元。2013年已发放各类慈善救助款492.5万元,惠及1070人次。春节期间认真组织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共救助561户,发放慈善救助金158.88万元。创新推出了“关爱尿毒症患者”血透项目救助活动,首批受惠对象达47名,这项工作获得了市政府颁发的2013年度“慈善项目奖”。深入开展慈善助学活动,2013年我县结对助学困难家庭大学生372名,发放助学款86.3万元。组织开展“八·八”水灾捐款活动,共捐出118.14万元,用于台湾受灾地区同胞赈灾救援。

福利企业保稳定、促民生成效明显。2013年,全县福利企业安置残疾职工1367人,比去年增加64人;残疾职工劳动报酬总额达2193万元,比2008年增加90万元;残疾职工参保额628万元,比2008年增加32万元;各福利企业回报社会、资助社会福利事业支出达120万元。

福利发行工作正常运转,全年销售福利4400万元。积极做好“中福在线”营业厅搬迁工作,配合开展福利进社区活动,共组织了10场,每个社区均给予5000元福利公益金,资助社区建设。

3、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推进。

开展新一轮双拥模范县、镇创建活动。召开了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按照省考核标准,扎实推进创建工作。2013年2月,顺利通过了市双拥领导小组的考核验收,已被申报为省级爱国拥军模范县。同时西塘、姚庄、天凝、魏塘四个镇(街道)被命名为市级双拥模范镇。

扎实开展春节期间双拥慰问活动。组织召开了全县双拥工作座谈会,县领导走访慰问了三支驻军,送去了慰问品;县双拥办慰问重点优抚对象、烈军属、军休干部;各镇、村、社区分别组织慰问优抚对象,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

顺利完成09年城乡退役

士兵和转业士官安置任务,同时,高度重视军队退役群体稳定工作。认真做好“八一”期间双拥工作,营造浓厚的拥军爱民氛围,举办了大型文艺晚会“军民鱼水情”。保障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切实做好抚恤优待工作。按自然增长机制提高优抚金和优待金标准,切实做好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费“一站式”结报和定期疗养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功臣行动”,军队离退休干部“两个待遇”得到有效落实。

4、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做好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1)在村级民主管理方面:继续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活动。制定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要点》、《村务公开目录》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公开党务、政务、事务、财务有关内容。通过了市对我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专项检查,目前,全县104个村全部达到省、市规定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

(2)在城乡社区建设方面:制定并下发《2013年全县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要点》和《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明确全年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在完成天凝镇洪南村、姚庄镇展幸村两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县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县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以“一站式”办事大厅为切入点,加大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力度,印发了《县农村社区建设标准》和《县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考核验收细则》,全面展开农村社区建设,惠民街道已经实现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县已有57个村完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占总村数的54.8%,超额完成了市里下达的工作任务。深入开展“万家社区图书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实现了全县城乡社区图书援建全覆盖,被中央文明办、民政部评为“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单位。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质量,社区服务信息中心(96345)服务范围由县城向农村延伸,加盟单位达80多个,服务队伍人数达300多人。西塘镇被评为市和谐社区建设示范镇,西园社区创作的《百合花》评为市十佳社区之歌。

(3)在社工建设方面:组织40多名社区工作人员参加市社区干部业务培训班,同时我县自行举办了二期培训班,受训97人。积极鼓励参加社工资格考试,共有36人报名参考,其中17人报考助理社工师,19人报考社会工作师,目前全县已有21人取得社工师或助理社工师资格。

(4)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切实抓好社团年检和登记工作。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96家,合格率达100%,社团新成立登记8家、变更登记8家;新成立登记民办非6家,变更登记4家。认真执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与登记备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全县有45个社区民间组织进行登记,有461个社区民间组织备案。

5、民政事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认真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和稳定工作。各移民安置镇、村,合力帮扶移民务工、务农和经商。继续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调整、发放工作,重视移民思想稳定和信访工作。

规范地名管理,强化行政区划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地名命名和更名工作,全年受理地名命名更名申报42件,审核各类新地名57条,核准确认建筑物业主门牌4015件,发放《门牌证》5402本。编制了《县域地名规划》。

加强殡葬管理。全年火化遗体2951具,火化率达到100%,并做到文明服务。积极推行骨灰盒壁葬、塔葬或存放安息堂等节地葬法。率先推出海葬服务,借用上海海葬服务平台实现市民的海葬需求,首批为4位逝者实施了海葬,并在陵园建起了全省第一个海葬纪念苑,设立海葬纪念碑,免费为骨灰撒海者镌名,供亲属及社会人士祭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省、市民政部门的充分肯定。积极推进公墓建设生态化、园林化、艺术化、规范化。

严格依法办理婚姻和收养登记。全年办理结婚登记2889对、离婚登记786对,补发婚姻登记证书494份,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2344份,办理收养登记55件,婚姻和收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民政工作总结范文第7篇

一、201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救灾救济有序开展。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完成了区、镇(开发区、街道)、村(社区)三级灾情信息员队伍建设,将全区500名信息员资料统一录入电脑,并联合各镇(开发区、街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工厂等基层单位,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知识普及活动。今年3月,会同财政局对全区精简下放老职工、40%救济老职工、老地下定补对象、起义投诚和宽释定补对象进行了全面核查,对人员台帐进行了及时更新,核减了死亡人员。同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增加了精简下放老职工和40%救济老职工的月补贴,从今年1月1日起,每人每月增发补贴75元。今年7月,我区遭受暴雨、台风等灾害袭击,受灾人口86人,紧急转移人口4人,倒塌房屋8间,损坏房屋49间,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目前受灾倒房户的恢复重建工作已展开。根据上级有关政策,测算了重残人员生活救助的经费,目前已提交相关部门会签。对城镇居民住房困难家庭进行了全面入户调查核实,并对社会公示,目前第一批经济适用房补贴已发放到位,共补贴4户计32万元。六一前夕,我局又专程来到泰村实验学校,慰问于去年因汶川地震转入该校的78名绵竹班学生,并向他们送上5万元福彩基金慰问款。

城乡低保实现一体。今年以来,我局加大了对城乡低保一体化的推进力度,多方征求意见,深入调查核实,成立了村(居)低保评议小组,由村(居)低保评议小组入户调查,再报镇(街道、开发区)和区低保办逐级审批,并将低保信息统一输入到指定软件中,实现了动态管理。7月1日,我区正式施行了城乡低保一体化,低保标准由过去的农村260元每人每月和城镇330元每人每月统一调整为340元每人每月(补差),这也是全市第一个实现城乡标准一体化的区(市)。7月7日,我局还联合区政府新闻办,成功举办了一次城乡低保一体化新闻会,中新社、扬子晚报社、现代快报社、常州电视台、常州电台、中国常州网等20多家媒体参加了此次新闻会,全景式、立全化地报道了我局在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所作的贡献,会取得圆满成功。

五保设施全面提升。召开了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座谈会,对全年改造提升工程进行了部署,并组织相关单位对各镇敬老院改造提升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和调研。今年开展改造提升工程的有横林、横山桥、礼嘉、雪堰、洛阳、邹区、奔牛、前黄等8家敬老院,我们加大对这些敬老院改造提升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创造有利条件,加快敬老院改造提升,目前全区除嘉泽镇因资金问题仍在规划设计外,其余各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进展均较为顺利,湖塘、牛塘、郑陆、湟里、遥观、南夏墅等镇(街道)的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已经完毕。在敬老院全面改造提升的同时,敬老院管理提升工作也全面展开,目前正在起草各项敬老院管理规章制度,并将适时开展“星级敬老院”争先创优活动,促其内部管理上水平。

慈善救助成效显著。开展了“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捐款278万元;完成了118家企业捐款兑付工作,截止到9月30日,已收回捐款3495.5万元。投入1061.56万元用于2150户困难家庭的救助;投入135.1万元用于国庆节前夕1351名伤残军人、劳动模范等特殊群体的救助;部署了今年贫困高中生的救助工作,救助金将于10月下旬发放。另外,我区今年有7位慈善总会副会长和3位企业家分别获得“常州市慈善杰出贡献奖”和“常州市慈善突出贡献奖”;7位企业家被评为“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人物”、区慈善总会会长杨锡根被评为“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国内首个残疾人志愿者队灾区归来》和《爱心从“心”开始》两个新闻分别获得了“省慈善新闻奖”。

(二)坚持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建设体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有效加强

开展一项主题活动。即“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今年3月,举办了全区社区干部培训班,对全区76个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及17个镇(街道、开发区)的民政干部共120人进行了为期5天的社区工作培训。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专题讲座、外出考察、课堂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省、市、区相关领导及专家分别就和谐社区建设、社区工作方法和技巧、推进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社区管理和服务及社区党建等课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组织参训对象赴浙江杭州上城区学习考察,收到良好成效。完成了《区社区发展之歌》画册的编印工作,以及《和谐社区幸福》宣传光碟的前期制作工作。完成了社区建设史料征集和社区建设理论调研文章的撰写。

完成两项试点工作。一是完成撤村建居试点工作。从今年5月份起,利用3个多月的时间,分宣传发动、调查摸底、方案报批、组织设置、总结验收五个阶段,采取撤村建居、撤村并居两种形式,完成了湖塘镇蒋湾、大巷、南石桥、小庙、大墩5个行政村撤销,以及长安大巷、永安社区的设立和长安蒋湾、大学新村(一)、(二)社区的重组工作。二是完成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在巩固去年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在雪堰镇雪东村、前黄镇前黄村、郑陆镇泥河桥村开展了村级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目前,这3个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基本具备试点工作提出的“十个有”功能。

部署三项创建活动。一是常州市星级社区创建。完成了申报工作,今年共有5个社区申报三星级社区,有9个单位申报四星级社区,5个单位申报五星级社区,年底确保创成星级社区总数25个以上。二是武进区“阳湖之星”社区创建活动,确保创成“阳湖之星”社区15个。三是对村民自治模范单位创建。9月底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动员、业务辅导,并下发了创建文件。

起草四个纲领文件。下发了《区村务公开目录》、《关于开展“阳湖之星”社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9月初,按照区领导的要求,将三年行动纲要下发至22个成员小组进行了征求意见,对《区社区建设三年行动纲要(2013-2014年)》进行了修改完善,目前已提交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完成了《关于加强中心城区住宅开发项目公建配套建设和管理的暂行规定》拟稿工作。

(三)坚持完善社会专项事务管理体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得到有效促进

地名命名严把质量。我区认真贯彻国务院《地名管理条理》、常州市《地名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法规,严格按照常州市地号《关于加强住宅区和高层建筑等标准地名命名管理的通知》的文件要求,严把地名命名质量关,1-9月全区共命名地名19条,其中居民区10条,道路9条;办理地名预登记2条。按照《行政区域界限管理条例》的规定,上半年组织相关乡镇人员,完成了我区共402公里的行政区划界限的勘察和界桩的维护工作,并对19个界桩进行了实地检查、拍照留档,同时与相关人员签定了界桩维护协议。

区划调整更加科学。今年2月,由省及常州市政府发文同意我区设立西湖街道办事处,为我区城区大框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城市新一轮的发展理顺了关系。今年3月,由区委、区政府牵头,将我区嘉泽镇塘门村,邹区镇礼河村、长汀村、河头村、仕尚村成建制划入经发区管理,区域资源的调整整合,更好地带动了经发区及周边乡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民间组织有序发展。全面开展对我区民间组织的年度检查工作,重点对民间组织的活动范围、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到目前为止,我区民间组织已完成年检160余家,合格率达100%。按照《条例》及有关政策,严格办事程序,依法办理社会团体16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家,注销民办非企业单位2家,并认真做好民间组织年检工作,年检率达100%。

婚姻登记创新服务。开设心理咨询窗口,聘请社会专业人士为其提供免费心理辅导;开通法律援助热线,由法律专业人士为婚姻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制定了《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并将所有制度上墙公示,以警示大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将婚姻登记处搬入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妇幼保健所合署办公,实现了婚检、登记一站式服务,最大化的体现婚姻登记的高效便捷。截止9月底,我区共办理结婚登记6120对,补办结婚登记602对;办理离婚登记1407对;办理孤儿收养登记77起。为了应对9月9日这一天的“登记高峰”,我局提前一个月就制订了应急预案,专门抽调3名工作人员充实到婚姻登记处,当天,共为328对新人办理了结婚登记,突破了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式单日登记结婚230对的历史纪录。

殡葬改革亮点突出。1月13日,总投资8500多万元、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的淹西林园隆重开园,该林园平时可存放骨灰盒十五万余只,战时则可用作人防物资库,其平战结合模式为全国首创。目前已安置科教城三期、汽车城拆迁和小留安置宫搬迁约3万只骨灰盒,另有社会群体为安置先人骨灰盒认购穴位1000多个。在武南殡仪馆和横林殡仪馆相继扩建投用后,进一步完善内部服务设施,开展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目前武南殡仪馆已顺利创成区级“青年文明号”窗口单位,横林殡仪馆也正在积极创建中。积极制定塔陵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全面落实回购资金,截止到今年9月底,已顺利回购塔陵格位90%左右,前内将基本完成回购工作。

清明祭扫平安顺利。清明节前夕,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清明祭扫期间的陵园准备和保障工作,并下发了《关于加强清明期间祭扫活动管理的通知》文件,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区各陵园进行了节前检查,确保各陵园服务软硬件设施全部到位。全年共接待前来祭扫人员50000余人次,其中区烈士陵园接待35000余人次,区澄西烈士陵园接待15000余人次。

(四)坚持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得到有效维护

双拥工作争创先进。上半年,共发放双拥慰问金(品)23.5万元;召开了双拥工作暨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六连冠”动员大会,并及时制订下发了《2013年度双拥工作要点》及《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目标任务分解责任通知》,量化工作、细化任务,规范台帐,逐步推进,制作了双拥创建专题片、双拥创建大型户外宣传标语、双拥宣传画册等宣传介质,完成了创建“六连冠”申报材料,认真组织了“八一”建军节走访慰问活动,组织驻军部分官兵代表参观我区社会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成果,并在《扬子晚报》、《日报》、《双拥》杂志和《民政》杂志等媒体上开辟专栏,大力宣传双拥工作,全力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六连冠”。

优待抚恤标准提高。认真组织相关部门、各镇(开发区、街道)开展迎新春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活动,共发放慰问金(物)150余万元;及时调整了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在职残疾军人、参战涉核退役人员的护理费和抚恤补助标准;为88名困难重点优抚对象下达医疗补助款30万元;为256户、533名困难优抚对象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手续,发放保障金46.7万元;下达困难临时生活补助金费132万元;国庆节期间组织走访慰问烈士遗属、革命伤残军人、建国前老战士共694人,发放慰问金69.4万元。

安置培训双管齐下。全区共接收转业、复员士官、退役士兵477人,其中转业士官12人,退役士兵465人,全部实行一次性货币化安置,发放安置金1529.75万元,安置率为100%,做到了家庭、本人、部队和社会“四满意”。认真组织了2008年冬季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全区共有194名退役士兵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应参训率达到91%以上,双学获证率达100%,下拨承训培训费训费103万元。

(五)坚持完善社会福利事业体系,社会和谐进步得到有效推进

养老机构创新发展。根据市老龄部门的统一部署,组织各镇(开发区、街道)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社区、乡村开展养老服务问卷调查,共调查老年人2300名,并将相关数据输入信息网络。根据调查的信息,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撰写了《关于区社会化养老需求调查的情况报告》。在此基础上,高新区北区成立了润虹养老服务中心,城区另外4家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也正在积极筹建中,同时对经发区、横林、邹区等地的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进行考察指导,引导他们尽早筹建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

关爱工程正式启动。开展了民生幸福行动之“民乐”、“民安”老年关爱工程,并于4月2日上午举行了启动仪式,这标志着我区为老服务和意外保险保障两大创新服务平台正式启动。关爱工程启动后,积极组织“民乐”老年观光服务部工作人员深入到各镇(开发区、街道)、村(社区)进行宣传发动,全年组织2000位老年人(预计数)参加“民乐”老年旅游观光活动;参与“民安”老年意外保险保障人数超8万人次(预计数),约占全区老年人总数的60%左右。

福彩销售成绩喜人。在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下,我区今年福利销售仍呈现喜人成绩。1-9月份实现销售8557万元,其中电脑票6857万元,刮刮乐1700万元,同比增幅超过42%。今年9月10日,我区前黄镇景德路第32045534号福彩站还喜中福彩双色球一等奖1注,单注奖金高达790万元,这也是我区目前单注中奖奖金最高的福彩奖,当期福彩双色球还开出了48注二等奖,单注奖额为36万元,其中1注被我区湖塘镇殷家村第32040582号站的彩民以4元自选号码的方式囊中,大大刺激了我区的福彩销售,目前销售形势喜人,预计全年将完成福彩销售1.2亿元。

(六)坚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民政系统内部建设得到有效提升

积极组织搭建平台。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和动员大会,讨论制定了《区民政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意见》和《区民政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区民政局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和研究决定派出五个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检查组,并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委会议精神,部署本局目标任务。

深入调研查找问题。召开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要求每位局领导和各科室、事业单位均要深入基层,做好调研,并理论联系实际,撰写出调研文章,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完善理论,做到两不误,两提高,目前调研文章已全部撰写完毕。在此基础上,我局邀请团区委、红十字会、驻武部队和离退休老干部等相关人员,请他们帮助我局找查问题与不足,并听取了他们对本局下一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建议。

制定方案落实整改。按照区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局及时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方案》查摆出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整改落实相关步骤,制定了整改措施和责任,提出了整改目标和保障措施,并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和公示监督制度,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督促检查,对整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部署,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及时进行解决处理,使整个活动掀起了高潮。

认真总结谋求实效。做到了“三个纳入”:即把完成整改落实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纳入到民政系统作风建设活动加以推进,纳入到民政年度业务工作总体部署加以开展,纳入到干部的年度考核和评先评优范围加以实施,确保整改方案提出的任务在活动结束后仍然有人管、有人抓,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做到长期化、经常化,谋求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成果与辉煌。

注重宣传办好专栏。即在民政网、《民政》杂志、墙报园地等三个阵地开办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并办好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简报》,共刊印《工作简报》20期,其中活动第一阶段被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简报》全文转载4篇,合稿录用2篇。

此外,我局还十分注重做好区委、区政府的交办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共收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22件,现已全部办理完毕。我局还及时制订出台了民政局宣传考核办法,成立了民政局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并在今年年初成功创办了《民政》杂志,目前已顺利出刊4期,杂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受到各界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今年以来,虽然我局在坚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建设体系,坚持完善社会专项事务管理体系,坚持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对民政局的要求和广大老百姓的期望相比,与周边发达县(区、市)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表现在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拓展、殡葬改革的深化、撤村建居的全面推广、和谐社区建设与村民自治建设的普及、工作人员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还亟待加强与完善,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努力探索与改进。

三、2013年工作思路和措施

2013年,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工作安排,认真抓好我区民政系统的各项工作。继续坚持“民生为上、百姓为先、服务为本”的工作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民政事业发展为主体,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为打造“强势民政”而不懈奋斗。

(一)突出一个重点,即社会救助,树立“大服务”理念。围绕“五个确保”,着力推进改善民生工作。一是要确保每一个困难家庭能够享有最低生活保障;二是要确保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子女能够享受基本教育;三是要确保每一个困难群众能够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救助;四是要确保每一个诉讼困难的群众能够得到及时的法律援助;五是要确保每一个困难家庭的老人和妇女能够得到志愿和互助服务。建立基本救助和专项救助、定时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资金救助与实物帮困相结合的救助格局,为各类困难群众搭建多层面、多方位的救助帮扶平台,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围绕一个难点,即社区建设,树立“大民政”理念。一是要在基层民主建设上有突破。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不断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认真履行民政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探索创新民主监督的有效载体和形式,不断提高村务公开的层次和水平,全面落实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使群众对村务公开满意率达95%以上。二是要在社区服务上有突破。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切实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健全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我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加快筹建区社区服务中心,提升社区服务内涵,创新社区服务形式,建立“15分钟便民服务圈”,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撤村建居工作,加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形成“发展生产、服务完善、管理民主、和谐并进”的和谐农村新局面。

(三)冲破一项弱点,即地名路牌,树立“大发展”理念。一是要积极与常州市民政局等单位一道商议,合理统筹全区地名,采用社会参与、专家论证和逐级审批的方式确定地名。二是要建立区级地名资料库,对全区各镇的地名历史文化进行梳理整理,大力弘扬地名文化,做到胸有成竹,既具有现代特色,又具有历史品味,为打造“文化强区”作出贡献。三是要规范全区地名路牌式样,在常州市民政局的统筹指导下,按不同等级、设计制作统一的地名路牌,对不符合规格的地名路牌,坚决予以拆除更换。四是要探索建立地名路牌长效管理机制。目前我区地名路牌长期受多头管理、资金不足、行政区域调整等诸多因素制约,明年,我们将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地名路牌长效管理机制,明确管理单位、冲破资金瓶颈,狠抓监督管理,通过地名路牌的“大发展”带动全区整体形象与品味的“大提升”。

(四)深化一项试点,即居家养老,树立“大突破”理念。一是整合资源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继续结合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养老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能。二是因地制宜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各镇(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老年人数量和服务需求状况,合理布局,确定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和内容。要不断创新思路,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有重点地稳步推进,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居家养老社会化道路。三是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宣传和投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地宣传,让居家养老服务新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让更多的人帮助老人,关爱老人。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使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得到持续发展。四是加强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严格养老机构资格审定及养老服务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力争在中心城区建成5家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

明年,全区民政工作仍然十分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局将继续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根本,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不断创新民政工作发展思路,拓展民政事业发展空间,积极做好各项本职工作,不断开创我区民政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 今年以来,区民政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班子、抓队伍、严管理、优服务、树形象”为工作思路,以“常州市内当标兵、省内率先行、全国范围站前位”为工作目标,牢固树立“民生之政、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勇争一流”两种理念;积极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三型机关”,着力推进社会救助、城乡统筹、社会专项事务、双拥优抚安置、社会福利事业等五大体系建设,全区民政事业稳步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2013年上半年主要工作

(一)注重实效,抓出成效,社会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是做好低保动态管理工作。根据分类对各类低保对象定期进行检查,积极做好低保对象的增减工作。及时下达低保经费,检查各镇(开发区、街道)低保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做好重度残疾人的审核、审批工作,对审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做好城乡低保信息化管理和档案管理工作,布置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为今年7月1日低保提标扩面工作打下扎实基础。目前各镇(开发区、街道)个人申请、入户调查和审核等工作已全面结束。

二是救灾救济活动有序开展。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信息系统建设,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及时更新区、镇(开发区、街道)、村(社区)三级灾情信息员。今年5月12日是国家第三个“防灾减灾日”,按照“防灾减灾从我做起”的活动主题,在今年的“防灾减灾日”活动中,及时传达上级精神,要求各镇(开发区、街道)加强组织领导,根据上级减灾委相关要求和统一部署,做好“四个一”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切实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确保“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顺利开展。另外,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我们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要求,向城区社区发放防灾减灾宣传画,同时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组织街头咨询等形式,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2014年春节前,及时下拨各类定补和临救人员的定补和临救经费,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增加了精简下放老职工和40%救济老职工的月补贴,从今年起,每人每月增加75元。同时增加40%救济老职工的医疗补助费,标准由每人每年55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800元。今年4月份,及时组织开展孤儿信息调查摸底工作,目前各镇开发区的信息上报工作已经完成,年初及时发放了孤儿救助中央补助资金,补助标准为2160元每人每年。2014年春节前,下拨了自然灾害补助资金80万元,用于解决冬春期间受灾群众的口粮、衣被等基本生活,同时解决好部分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的恢复。

三是五保供养水平不断提升。做好农村敬老院、区福利院、社会养老机构等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年初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大检查,对在排查中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切实把各项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4月,我局组织第三批养老机构负责人赴新加坡学习。在7天的行程中,通过专题培训,专家讲解、实地考察等方式,认真汲取当地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先进经验和科学做法。

四是慈善救助力度不断加强。以资金募集为关键,不断增强慈善募捐力度,截至5月30日,全区企业认捐资金兑付到账3000余万元;继续发动全区干部职工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全区共有30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2万多名干部职工参加了捐款,共募集资金600余万元。年初开展困难家庭救助活动,发放救助金700万元,救助贫困家庭6000户。大病救助工作已全面展开,贫困大学生、高中生“圆梦助学行动”正在进行之中。

(二)立足现实,高效务实,基层民主自治进一步增强

一是村委社区主任集中培训。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村(社区)干部观念、提升素质、促进工作,今年4月,与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联合举办了第九届村委会主任和第三届社区居委会主任培训班,全区98个社区和269个行政村主任分批集中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班采取专题讲座、外出考察、课堂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邀请了省、市、区相关领导、专家和基层主任分别就法律法规解读、城乡和谐社区建设、“三个”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基层维稳、工作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授课和交流。同时,还组织社区主任赴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学习考察。培训内容针对性强,培训效果较好。

二是城乡社区建设得到深化。围绕“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工作社区化、社区工作规范化”城乡社区建设要求,上半年,重点完善了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在总结近年来我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农村社区建设实际,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当前我区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推进要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三是社区管理体制得到创新。为切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方面,根据每个社区的实际,本着便于联系、便于组织、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将社区划分成了若干个网格状的片区,确定专门人员负责管理片区,对片区内的管理目标和工作内容负全责,实行“划片包干、标准量化、年度考核”制度,实现管理服务的全覆盖。另一方面,在全区推广社区工作者民情日记制度。全区统一制作了《区社区工作者民情日记》,要求广大社区工作者纷纷“沉”到基层,走进居民家中,与广大居民“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认真记录“串门”、“知情”、“解难”、“暖心”、“稳心”等方面的情况,真实反映居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愿望和意见,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的满意度。

四是文明城市创建成效明显。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社区工作组的牵头单位,按照市、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完成了建设文明城市“你我携手、文明同行”机关干部进社区入户宣传活动。共有市、区两级45个机关(其中市级机关4个、区级机关41个)与城区39个社区、1个村结对,3000余名机关干部深入近16万户居民(含出租户)家中宣传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活动期间,共收集意见建议184条,经梳理汇总后及时向市、区创建指挥部反馈,为整改提高提供了依据,奠定了基础。

五是社区道德讲堂全面推进。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编写工作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湖塘镇花东社区、高新北区古方社区两个示范点的典型经验做法,发挥以点带面效应。目前,全区各社区精心组织宣讲队伍,积极开展活动,共有社区宣讲队成员281人,开展社区道德讲堂活动131次,参加活动人数有5028人次,各社区评出“身边的道德模范”312名,编写道德故事161篇。使广大社区居民群众和社区道德讲堂工作的参与者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自身道德修养,提升了社区文明程度,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

(三)完善机制,改革体制,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是完善地名命名机制。科学命名,严格审批手续,进一步提高我区地名命名的规范化程度。为规范我区的地名命名工作,对地名的审批、审核及地名分类的要求进行了科学的调研,并由区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名工作的通知》和《区地名命名、更名工作规范》,对地名的命名原则、地名分类、地名审批程序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上半年,我区新命名地名223条,其中居民区7条,调整道路78条,更名10条,新命名道路122条,桥梁1条,建筑群1条。同时办理地名预登记11条,所有审批和预登记地名均符合地名的各项规范要求,地名开发企业使用标准地名的意识不断增强。

二是科学规划城区路名。由于我区城区近年来迅猛发展,城区219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为更好的适应城区日新月异的道路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区民政局联合区规划局和规划设计院对城区路名进行了策划研究,经过多次方案论证,于今年1月22日形成了的城区路名命名方案,目前地名命名方案已进入审批环节,与规划局联合编制的《城区道路、社区分布示意图》内部版也已付印。至此,我区城区共有路名281条,其中南北走向141条,东西走向140条。

三是圆满完成勘界工作。根据常州市民政局《关于开展2014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的通知》的要求,今年我区行政区域界线联检的界线为金武线(-金坛),为更好的开展这项工作,我们积极和金坛民政局联系,并制定了《金武线联合检查的实施意见》,对界线、界桩的检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组织双方民政局,嘉泽、湟里及金坛尧塘镇的民政干部及相关村委界桩、界线维护人员,共同对金武线37.27公里的界线走向、界桩及界线两侧地物地貌进行了野外勘定,通过检查,金武线界线两侧地貌、地物清晰,4号、5号界桩在道路施工中造成了一定的倾斜,双方协调择日进行修缮。

四是婚姻登记规范有序。1-5月份,共办理结婚登记4125件,办理离婚登记833件,补发婚姻登记证书577件,出具婚姻登记记录证明372件,婚姻登记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上半年,我处还针对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登记人员激增的情况,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调整应急预案,使单一工作日内的最大登记能力提高到了300件,应急能力显著提升。

五是社会组织发展健康。我们始终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民办非企业登记站性暂行条例》和上级有关政策为依据,严格程序、严格审批、依法登记。今年上半年,新批准成立社会团体8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家。今年2月份,我们对全区167家社会团体和5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年检,年检率和年检合格率均达100%。进一步做好社会组织规范化评估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区已有十六家社会组织进行申报,其中有四家社会组织已推荐到常州市参加四A级评估。

六是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做好福利增机扩点工作,增强销售能力,今年已增加福彩销售站点16个,中福在线湖塘纺织城店2月10日也正式开业投运,成为我区福彩销售新的增长点。强化销售站点末尾淘汰制、销售人员定期培训制和福彩销售总量激励制,尽最大努力提高福彩销售业绩。今年1-5月,我区福彩销售达1.049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电脑销售5998万元,同比增长26%;“刮刮乐”销售2740万元,同比增长51%;“中福在线”销售1761万元,同比增长1074%。预计到6月底,我区福利总销量将达1.25亿元。继续做好福利生产工作,引导福利企业规范生产,协助企业做好产品转型升级工作,妥善安置一批残疾人进入福利企业工作,保障社会安定。另外,按照福利企业工作的相关要求,今年上半年,共为5家企业办理了变更业务,受到服务对象的好评。

(四)、满怀豪情,善用真情,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入

一是优抚工作常抓不懈。组织开展了春节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活动。区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慰问区军休所,赠送慰问金16000元;区各双拥成员单位与一至四级伤残军人、革命功臣开展结对帮扶,赠送慰问金50000元;为146户特困重点优抚对象下达医疗补助资金69万元;下达优抚临救款100万元,用于“三属”、在乡老复军人、革命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补助;对全区24名特一等功臣和四级以上残疾军人进行了走访慰问,赠送慰问金50000元;区人武部和民政局联合对全区25户“三个特别”军人家庭进行走访慰问,赠送了20000元慰问金和价值8000元的慰问品。及时发放了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全区优待义务兵家属1200户,共发放优待金885万元,人均达到7378元。

二是双拥工作深入开展。为积极配合常州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工作,我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在推进军转干部、退役士兵、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和军人子女入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积极抓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扎实开展军地互办实事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双拥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今年上半年,我区组织了“军政首长座谈会”共发放慰问金23.5万元。及时发放了2013年度驻军部队立功奖励费13000元。

三是安置工作认真负责。组织开展了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2013年冬季共接收复员士官、退役士兵533人,全部实行一次性货币安置,安置率为100%,共发放一次性安置金1610万元,同时,全区共接收转业士官5人,并将全部实行货币化安置。组织开展了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我区2013年冬季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报名工作从去年11月25日开始,除大专以上毕业生、已取得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证书人员和已就业人员外,共有282名退役士兵参加了今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另有29人复学,应参训率达到96.93%。担负培训任务的区职业教育中心校共为退役士兵们提供了机械加工与数控技术、电气运行与控制、汽车维修与驾驶、平面设计与动漫制作等四个专业的六个月短期培训机会,区职业教育中心校已于2月28日开班培训。

四是“慰烈工程”如期竣工。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积极实施,扎实推进,全区散葬烈士墓实现了在清明节前集中安葬,统一管理,基本完成了散葬烈士迁葬工作,160多个散葬烈士墓全部集中搬迁至澄西烈士陵园烈士墓区安葬,还有个别不宜搬迁的烈士墓也在原地按照原有风格进行了修缮。达到了“告慰烈士英魂,安抚烈士家属,教育激励后人”之目的,受到了烈士亲属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五是祭扫活动组织有序。清明期间,烈士陵园、澄西烈士陵园和淹西林园接待前来祭扫的单位100多家、共计20000余人次,其中烈士陵园接待15000余人次,澄西烈士陵园接待5000余人次,充分发挥了革命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放宣传册500余份,并联合《日报》社和电视台大力宣传革命先烈事迹和网络祭扫、鲜花祭扫等低碳、文明、安全的祭扫新模式,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六是军休干部待遇落实。认真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及时落实军休干部的生活待遇,不断提高生活保障标准。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将军休干部护理费由去年的每人每月800元提高到1800元。今年上半年,军休所十分注重抓内部管理和优质服务,组织军休老干部参观“慰烈工程”建设、进行免费体检,并对所内环境进行合理改造,增加了绿化和体育健身设施,丰富了军休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今年开展的全市军休干部门球邀请赛和全市军休干部纪念建党90周年有奖征文活动中分别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五)克难求进,奋力推进,老龄事业进一步加快发展

一是加快民生幸福行动。继续做好“民乐”老年观光活动和“民安”老年人意外保险工作。上半年组织2300位老年人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又有15459位老年人参加了意外伤害保险,全区目前老年人参保率达63%左右,社会反响良好。在区慈善总会的大力支持下,免费为全区老年人办理《省老年人优待证》。区老龄办和三老中心作了精心准备,安排了专门的房间和人员认真办理优待证,做到热情服务,认真细致,随到随办,深受老年人的欢迎。到今年5月底,共免费为老年人办理优待证1349张。

二是推进爱心护理院和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今年3月,区政府召集区民政局、发改局、人社局、卫生局、财政局、湖塘镇等有关单位,在区综合福利院就建立安心护理院和为老服务信息平台相关问题进行协调。经各有关单位协商,决定在区综合福利院内筹建区级爱心护理院,由湖塘镇和区综合福利院负责实施,各职能部门对护理院建设给予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决定在区综合福利院筹建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由湖塘镇与区综合福利院负责组织实施,目前各项筹建工作正在抓紧实行。

三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2013-2014年全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区《“幸福”建设三年行动纲要》文件精神,全面提高我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水平,今年全区将建成镇级养老服务中心17家,社区服务站98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110家,实现城镇社区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40%以上的总体目标,目前这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继续吸收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年初新批准了“常州市区庙桥老年公寓”的筹建申请。另外,位于牛塘镇卢家巷集镇的九洲老年高档公寓也已规划到位,该公寓占地面积约300亩,投资达20余亿元,计划设置床位3000张。

四是做好尊老金发放准备工作。根据省民政厅、财政厅《关于向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的通知》文件精神,从2014年3月1日起,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尊老金,为此我们积极准备,做好高龄老人基础台帐统计。5月初,召开专门会议布置高龄老年人调查工作,目前各镇(开发区、街道)调查工作已基本结束。

(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党建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一是理清思路,抓住重点,谋求发展。民政局党委确立了“强班子、抓队伍、严管理、优服务、树形象”的工作思路,突出党建工作服务民政工作大局,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增强组织工作创新活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谋求民生保障、基层民主、社会服务等各项民政工作的新发展。

二是重视学习,提升素质,保障发展。通过制订学习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三型机关”;努力实现“传统民政”向“智慧民政”、“官本民政”向“亲情民政”、“手工民政”向“数字民政”、“帮扶民政”向“普惠民政”四大转变。认真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成员学习活动,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坚持开展“学习日”活动、组织党务和民政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高民政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是开展活动,创先争优,促进发展。组织民政局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牢记两个务必”主题教育活动,坚定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爱国爱党信念。开展了“‘博爱善行,亲情服务’水上舞台民政文艺专场演出”活动和“道德讲堂”活动,以活动来推进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另外,我们还通过星级科室的创建、党员示范岗和团员先锋岗等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民政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是健全制度,夯实组织,推进发展。在夯实组织基础上求推进,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科副科长、社会救助和救灾科副科长、老年人活动中心副主任等3个职位,公开竞聘,选拔了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增强了民政队伍的实力。在健全制度上下功夫,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民政干部的言行和促进民政工作的健康发展,确保行政权力规范运行,民政干部勤政廉洁。

另外,我们还注重做好民政宣传和民政文化工作。一是继续办好《民政》杂志,上半年顺利出刊3期,发表信息150余条,图片160余幅,文章60余篇,约18万字,起到交流民政工作、促进民政发展的作用,受到广泛好评;二是继续办好“民政网”,在第一时间各类信息100余条,图片130余幅;三是继续办好《日报·民政专版》,上半年共组稿6期,及时反映了全区民政工作,对外宣传收到良好效果;四是做好《民政志》的校对审核工作,不久即将面世。

上半年,全区民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市、区主要道路路名仍然还没有完全统一,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二是老龄事业在推进上还略显不足,各项配套政策需加快建立完善;三是殡葬市场管理、清明期间公墓的经营管理以及乡镇中心骨灰堂建设还需加力;四是在民政干部的培养、使用、教育上还需加强等。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加以克服改进。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局将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和省市民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再吃两年苦,辉煌十一五”的总体要求,以“强班子、抓队伍、严管理、优服务、树形象”为工作思路,按照民政工作在“常州市内当标兵,省内率先行,全国范围站前位”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要全力以赴,着力做好各类救助工作。首先,要抓好当前的防旱抗旱工作。调动和准备好救灾物资,组织和调集抢险人员,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保证区域内生活生产不受阻。其次,认真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为低保对象解困。重点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和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的救助工作,及时按照文件要求落实好保障资金;继续做好低保对象动态化、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科学管理水平;认真组织、扎实开展第二轮第六个“结对帮扶周活动”。再次,要认真做好五保供养工作。继续开展“星级敬老院”创建工作,2014年创建成三星级敬老院要达到70%,四星级敬老院要达到40%,五星级敬老院要达到30%。

二是要统筹推进,着力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继续深化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做好“星级社区”和“阳湖之星”社区创建工作,不断丰富社区工作内容,增强社区干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促进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认真开展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督查,促进村委干部权为民用、情系百姓、事为民做的工作意识的增强。

三是要不断创新,着力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力度。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地名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升地名管理水平,实现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发挥地名服务功能。抓好我区道路路名策划研究,制定城区路名规划。加强对社区民间组织、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实行规范登记、备案,强化管理。整治农村乱埋、乱葬,加强对经营性公墓、陵园的监督检查,落实长效管理。切实推进乡镇中心骨灰寄存堂建设工作,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开。抓好横林殡仪馆改扩建工作,努力打造放心工程、精品工程、廉洁工程。

四是要狠抓落实,着力做好双拥优抚工作。深入开展为驻军办实事活动,支持驻武部队的建设和发展;认真组织八一走访慰问和双拥成员单位挂钩拥军活动,全力督促为部队办实事的工作进度,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继续抓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双证”获取率达98%以上。

五是要开拓进取,着力发展培育老龄事业。组织好敬老节期间的慰问活动,开展好“民安”、“民乐”关爱工程,力争到年底前,老年意外保险参保率达到全区老年人总人口的75%以上,组织5000名老年人外出观光旅游,共享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的服务设施与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力争老年大学全年入学学习2000人次以上。进一步组织老年协会搞好理论调研,开展老年维权,组织老年人开展有益活动,丰富老年生活。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制定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组织全区各类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做到“四抓一建”,即抓典型、抓开办运营、抓服务质量、抓台帐记录,建立相关档案材料。在敬老节期间,对百岁老人进行上门慰问。

六是要不折不扣,着力做好慈善救助工作。7月份实施大病救助,救助2000人,每人救助5000元;8月份实施贫困大学生救助,救助56名,每人救助20000元;10月份实施贫困高中生救助,救助200名,每人每年救助1500元;10月份救助集中供养五保老人987名,每人救助500元;11月救助200余名孤儿,每年救助2000元;12月份做好320名三老人员的救助,每人救助1000元;春节前救助特困家庭6000户,每户救助1000元;同时,做好贫困家庭的特发交通事故和火灾等应急救助。全年计划帮扶、救助对象超1万户,救助资金2500万元以上,使的弱势群体享受着同阳光下的改革成果。

七是要齐头并进,着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做好福利企业年检工作,确保年检率达100%。帮助福利企业享受有关政策待遇,组织残疾人推介自己,参加福利企业招聘会。继续狠抓福彩销售工作,形成电脑票、刮刮乐、中福在线“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局面,确保全年福彩销售达到2.5亿元,争取完成2.8亿元,为全区积累更多的福利基金,并将这些福利基金转化为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共享成果。

八是要一着不让,着力加强机关行风建设。加强学习,拓展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进一步提高民政干部的业务知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做到敢于挑重担,迎着困难上。强化纪检监察工作,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和警示活动,切实提升全局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做到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继续开展好学习型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创新型党组织和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重点组织好下属单位创建学习型单位、文明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做好民政服务品牌创建工作。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推进民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眼于民政事业的整体、全局和长远发展,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增强发展意识,突出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推进全区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更好地发挥民政工作在改善民生中的基础作用。

一是要围绕民生幸福,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坚持把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理念作为一项先导性工程,研究提出体现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体现民政工作鲜明特色、体现人民群众新期待,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熟知的民政事业科学发展新理念,就是要围绕民生幸福,牢固树立“大服务”、“大民政”、“大发展”、“大突破”的民政工作理念。把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以思想大解放、理念大创新、工作大跨越,推动民政事业的大发展。树立服务全区的大局观念,以创新的理念谋划工作,以创新的精神推动实践,以创新的思路破解难题。特别是在社会救助、优抚安置、殡葬改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养老服务、社区建设、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方面创造亮点,走在全省前列,形成模式。

二是要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抢抓科学发展的新机遇。把贯彻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务实创新,以实际行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认真分析影响我区民政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努力在提升服务功能,着力为民服务,民政事业发展基础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适应形势,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取使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全区民政事业的政策项目尽快变成推动民政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实际成果。

三是要把握规律特点,进一步健全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紧紧把握民政工作全局性的规律和特点,着力创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科学运行的体制机制。重点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民政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权责明确、依法行政、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民政行政执法体制;建立依法、科学、民主、高效的民政工作决策机制;完善“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推进机制;健全法制化、科学化、效能型的灾害应急管理机制;形成“分级实施、各负其责、上下配合、相互促进”的层级联动机制等,大胆破解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做到上下联动,部门协调,责任落实,密切配合,用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促进我区民政事业的跨越发展。

四是要加强基层建设,进一步夯实科学发展的新基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民政建设的战略意义,高度重视和加强民政基层基础工作,夯实民政工作的根基。在机构编制和工作人员的配备上,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争取党委、政府解决工作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工作经费上,根据工作量和资金投入量的一定比例测算,努力争取通过财政预算来解决问题。在工作手段上,积极争取立项和各级投入,把信息化延伸到城乡基层民政。在队伍建设上,配足、配强基层民政干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更多的基层民政干部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本领,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政干部队伍。

五是要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新本领。切实加强民政局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把民政局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建设成为创新、和谐、廉洁、务实的民政好班子。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深入基层,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民政工作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把握发展方向,形成我区民政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和落实措施。提高协调能力,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对接思路,赢得支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民政工作,营造上下一条心,左右一盘棋的良好工作氛围。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树立争先创优意识,高标准,严要求,高效率,以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只争朝夕的工作热情,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改进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和廉政意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当好清正廉洁、求真务实的表率,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发扬党内民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增强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下半年,全区民政工作仍然十分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抓住重点,兼顾全面,更加注重“百姓为上、民生为先、服务为本”理念的树立和深化,更加注重城乡民政工作统筹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更加注重民政自身队伍素质的提高,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现代化的理念来谋划发展,用现代化的眼光来审视工作,用现代化的标准来检验成效,向“建党90周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 今年以来,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在努力做好各项业务工作,并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注重在解决民生、改善民生上下功夫,以年度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活动为抓手,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存权、调节和协调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撑。

一、2012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救灾救济成绩突出。今年,我们经历了两次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1月份,我区遭受了五十年不遇的雪灾袭击,使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灾情发生后,我们迅速成立了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市、区领导和民政系统的同志及时核查灾情、慰问受灾群众,下拨救灾款83万元,帮助受灾群众迅速开展了恢复生产,做好重建工作。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8.0级特大地震。全区民政系统以民政人特有的职业敏感,第一时间紧急行动,向汶川地区捐款8.38万元和交纳特殊党费3.246万元。各镇、街道、开发区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积极捐款捐物。5月15日将首笔募捐资金500万元汇入四川省慈善总会,并于15日、20日分两次将价值567万元的救灾物资火速运往灾区。为尽快解决灾区灾民有房住,慈善总会又汇入3000万元资金为灾区建设生活用房。10月23日,又向地震灾区募集寒衣被9800件(条)。为受灾群众开展抗灾救灾和重建美好家园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到目前为止,共接收全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款为7368万元及价值800多万元的物资。

弱势群体帮扶有序。全年共救助困难家庭9280户,26540人。一是实施了大病救助。共救助2112人,发放救助金1273.26万元;二是开展了“圆梦行动”。对51名新考取的贫困大学生实施救助,人均救助2万元,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三是走访慰问了970名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发放慰问金31.1万元;四是对424名贫困高中生实施了救助,共发放救助金63.6万元。五是救助困难家庭5000户,发放慈善救助金500万元。全年预计发放慈善救助金近2500万元。

城乡低保创新开展。按照自然增长机制要求,积极实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目前,城镇低保标准调整为33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调整为260元/月。全区共保障城镇低保对象1549户、3014人,发放保障金557.41万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8180户、16062人,发放保障金1684.73万元。同时对低保户发放物价补贴216.30万元。湖塘镇和南夏墅街道率先推进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使农村低保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五保供养措施得力。落实供养标准,全区共保障1189人,其中:集中供养947人,集中供养率达80%,年人均供养标准为5343元;分散供养242人,年人均供养标准为3649元。“关爱工程”积极实施。目前,牛塘镇、郑陆镇敬老院内部提升工作已完工;湟里镇敬老院扩建工程已结束,并安排五保户入住;雪堰镇敬老院土建工程年内完成;横山桥镇、横林镇敬老院正开工建设。湖塘镇夕阳红康乐中心,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建成为区社会福利院,并于10月开始投入使用。全区敬老院新增床位超过了500张。

换届选举依法开展。按照省、市关于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具体部署,我们于去年12月15日至今年3月30日,认真组织实施了全区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目前,全区403个村委会,已有396个如期完成了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参加投票的选民为703616人,参选率达99.2%。一次性选举成功的村有392个,一次性选举成功率达98.99%。全区所有镇、村已达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标准。

便民服务有序进行。按照“镇建中心、村(社区)建站”的工作思路,积极配合区委组织部、监察局等部门,指导督促各镇有效整合资源,加快“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努力为全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一站式服务。目前,全区已建成镇级三服务中心17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475个。

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目前,全区依法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共有226个,新审批登记17个。区划地名工作,按照常州市和省厅的相关要求,于4月30前顺利完成了锡常线段(226.70公里)和常武线新北段(21.71公里)界线的自查工作。此外,全区所有集镇范围内都按照国标设置了地名标志。全区共办理地名命名23条,受理道路登记55条,办理居民住宅地名预登记9条。

婚姻登记规范高效。调整现有硬件资源配置,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有重点地安排资金,配齐和完善服务设施,为服务对象提供舒适、温馨的登记环境。积极采取完善服务规章制度和服务内容等举措,努力提高婚姻登记质量和服务水平,并研究制定了奥运会期间婚姻登记工作的应急预案。目前,全区共办理结婚登记7169对,补办结婚登记658对;离婚登记1478对,补办离婚登记36对;办理收养登记75起。

殡葬改革更加深入。为防止乱埋乱葬现象死灰复燃,清明节期间,组织了督促检查,进一步巩固了平坟还田成果。加强了对经营性公墓的管理,会同区国土局、监察局联合下文,严格要求经营性公墓必须在红线范围内规范经营,严禁非法公墓经营。加强了塔陵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目前,共接待塔民1834人,发放塔位费1390万元。

安置任务圆满完成。全区共接收转业、复员士官、退役士兵497人,其中:转业士官6人、复员士官55人、退役士兵436人。全部实行了货币化安置,安置率为100%,共发放一次性安置费1594万元。

福彩发行业绩突出。在遇到“中福在线”政策调整的不利情况下,通过增加电脑福利机和新建5个“刮刮乐”中心站等举措,截止到11月底,完成福彩销售7660,预计全年可完成8000万元。

福利生产稳步推进。目前,全区福利企业共实现销售110亿元,利税12亿元,安排了5077名残疾人就业。

横林殡仪馆改扩建。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验收,内部装潢工程正在施工,火化炉已采购到位并正在安装。从当前进度情况来看,可以确保12月份投入使用。

二、2013年工作基本思路和措施

2013年,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工作安排,认真抓好我区民政系统的各项工作。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民政事业发展为主体,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

(一)突出一个重点,着力提升对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和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水平。围绕“五个确保”,着力推进改善民生工作。一是要确保每一个困难家庭能够享有最低生活保障;二是要确保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子女能够享受基本教育;三是要确保每一个困难群众能够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救助;四是要确保每一个诉讼困难的群众能够得到及时的法律援助;五是要确保每一个困难家庭的老人和妇女能够得到志愿和互助服务。建立基本救助和专项救助、定时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资金救助与实物帮困相结合的救助格局,为各类困难群众搭建多层面、多方位的救助帮扶平台,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救助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居民低保一体化,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做好重残人员和孤儿享受低保金的调查审批工作,按低保标准100%予以生活救助。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对因重病或遭遇突发灾害等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和家庭人均月收入为低保标准到低保标准2倍之间的困难群体实施临时性救助。充分发挥慈善机构在社会救助中的重要补充作用。按照救助计划安排,明年将投入2500万元慈善资金,用于八种类型的困难群众救助。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将供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范围,切实提高供养标准。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机制,加强对救灾资金管理和监督,切实保障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进一步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在生活、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困难,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突破两个难点,着力提升基层民主建设和城乡社区服务水平。一是要在基层民主建设上有突破。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不断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工作机制,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认真履行民政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探索创新民主监督的有效载体和形式,不断提高村务公开的层次和水平,全面落实村民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使群众对村务公开满意率达95%以上。二是要在社区服务上有突破。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加快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和服务体系。切实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健全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我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委员会、居民小组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加快筹建区社区服务中心,提升社区服务内涵,创新社区服务形式,建立“15分钟便民服务圈”,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撤村建居工作,加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形成“发展生产、服务完善、管理民主、和谐并进”的和谐农村新局面。

(三)深化三项改革,着力提升民政工作机制创新水平。一是深化优抚安置改革。进一步实施和完善退役士兵城乡一体化货币安置方式,按省政府办苏政发[2008]107号文件要求,把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纳入安置工作整体规划,与有关部门一起,分期、分批、分类地免费为退役士兵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退役士兵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积极配合部队调整改革,确保完成军队离退休干部和无军籍退职员工的接收安置任务。二是深化殡葬改革。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认真落实区政府《关于深化全区殡葬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制定全区骨灰堂布局与建设规划,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中心城区(湖塘镇、高新区、经发区、南夏墅街道)以淹西陵园,郑陆、横山桥以舜山、新安塔陵,其余镇原则上配置一个中心骨灰堂的骨灰存放格局。三是深化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认真落实区政府《关于做好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意见》,制订相应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措施,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探索“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等运行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以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为主体的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组织好技能培训,严格养老机构资格审定及养老服务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民政工作总结范文第8篇

市政府:

2013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认真落实各级会议精神,围绕年度目标,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大力度,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探索实施城乡保障一体化。①实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一体化,低保月标准提高到420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133户,10279人,发放保障金3175.5万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水平由上年的187元提高到333元,增幅44%,6月份启动了物价补贴政策,大大改善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②实施退役士兵经济补助金标准城乡一体化,安置标准达3.3万元/人,发放2013年经济补助金999.9万元。

2.组织开展省级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迎检工作。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加大双拥创建力度,认真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顺利通过检查考核。

3.加快养老机构床位数建设,做好居家养老工作。养老机构床位数新增164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26.9张以上。新建农村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63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1个,省级农村关爱老人之家3所,城市小型托老所1个。以老年协会为主体,实施老年协会与居家养老‘2合1’模式运行居家养老工作工作,在2013年市局“学习先进找差距,争先进位谋发展”主题活动中,“我市争创居家养老模式省级标杆”课题被列入重点推广项目加以推进。相关经验被市委《快报》刊登。

4.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创建。完善城乡社区平台建设。截止年底有95个农村社区、13个城市社区建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达标率分别为97%和60%。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达80%和85%,城乡“一委一居一站一办”覆盖率达100%,城乡社区网格化、信息化覆盖率达100%,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

5.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召开全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推进大会,部署推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进一步做好社会组织登记备案数省级达标工作。新增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数24个,累计登记数达289个;全市社会组织登记备案数1233个;全市社会组织(注册登记加备案登记)1552个,在93个村,27个居委会中,按照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县(市、区)的标准(社会组织:城市社区6个,农村社区4个),已全部达标。

6.实施全市行政村(社区)区域优化工作。有序推进行政区域优化调整工作,实现了平稳过渡,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制度建设情况

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建设。出台《市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通过市财政、福得公益金等临时救助资源的整合,针对进不了低保、又不符合大病救助条件的困难家庭,按照最低300-3000元的标准给予救助,形成救助体系“低保家庭享受全部救助制度,低收入家庭享受部分专项救助”的梯形结构。截止12月份,全市共临时救助191人,救助资金80万元。

养老制度建设。根据《省民政基本实现现代化等专项监测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实现我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到2015年目标值32张,出台《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制度上具体分类落实了老年服务机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法人、自然人自主创办养老服务机构补贴政策,加强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机构养老制度建设。在全省首家制定或出台了《市养老机构设置暂行规范》、《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暂行办法》、《市养老机构分级护理服务暂行规范》及《市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讨论稿)等系列管理制度,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出台《市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免除办法》并予以实施。

(三)项目建设情况

1.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开工建设。

2.市规划局已经拿出市殡仪馆规划建议,待市政府讨论定夺。

3.继续实施农村敬老院的3年升级改造工程,采取农村敬老院部分项目建设50%补贴资金措施,推动全市敬老院“三有三能六达标”建设,农村敬老院硬件实施水平和整体保障能力有较大提升。

4.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116户。其中新建72户、修缮44户,保障资金70万元。

5.市虚拟养老分中心筹办完毕并通过验收。

二、常规工作完成情况

(一)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跃上新台阶

1.农村五保。2013年1月1日起提高我市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从5200元/人/年提高到6200元/人/年、分散供养从4200元/人/年提高到5200元/人/年,综合年标准为5877元,高于省定40%的比例标准357元。今年,全市共有农村五保1917人(其中:集中供养1299人、分散供养618人),发放五保供养经费1126.98万元,集中供养率为67.8%。4月份接受了审计部门对全市农村敬老院建设、五保供养、资金管理和使用进行了全面审计。

2.城乡医疗救助。全面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衔接,覆盖城乡、政策互联互补的医疗救助制度。在救助办法上,救助对象在本市二级定点医疗机构治疗的,救助比例从50%提高到55%,在本市外救助比例从40%提高到50%,年度累计救助限额从1.5万元提高到2.5万元,其他救助对象年度累计救助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1.5万元,救助封顶较2013年增幅40%。全市资助参保12595人,参保率100%,资助参保125.98万元。医疗救助1757人次,支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金309.3万元,救助金额平均达到1760元/人次,超出省平均水平近1000元。

3.残疾人生活救助。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我市已全面实行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救助按城乡标准全额发放;对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标准2倍以内的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等特殊困难家庭中残疾人参照低保标准60%发放生活救助金。保障重残对象2476人,发放保障金1188.49万元;保障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城市对象17人,农村对象301人,共发放保障金78.147万元;保障低保家庭中重度残疾人补贴城市对象110人,农村对象378人,共发放保障金18.79万元。

4.慈善救助。认真组织实施好第12个慈善周活动。预计全年募集善款1684.6万元。实施了春节送温暖、常年应急救助孤儿生活救助等十大救助项目,发放慈善救助资金1465.8万余元,受助困难群众达1万人(户)。

5.其他专项救助。实行节日普慰问制度,元旦、春节期间对城乡低保对象按照每人城乡低保全额标准、五保每人600元标准、边缘困难群众家庭每户1000元标准发放节日补助,共发放各项救助资金1808.85万元。教育救助746人(其中本科432人、大专281人、中专33人),共发放资金144.81万元。尊老金平均月发放1.63万人次,全年发放资金1151万元。大集体定补人员130人,共发放资金70.94万元。社救定补对象,结合4月份对部分60年代、40%人员,7月份对部分50年代退职人员等进行提标补差,共保障191人,全年共发放资金146.84万元。

6.防灾减灾工作。发放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共33万元;搞好第五个国家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二)社区建设和民主管理取得新进展

按照省市关于加快和谐社区创建要求,深化和谐社区创建;加快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举办了全市性的村(居)、社区建设成员单位信息员、公益性岗位选拔人员培训班。召开第四届社区居委会和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会议,部署两委换届工作。组织开展第四届书香社区读书月活动,举办“社区大家乐”—创和谐社区文艺演出,进一步增强社区文化氛围。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创建省级城乡和谐示范社区分别为10、85个,城乡社区达标率分别为50%和86.7%。开展基层社区村(居)合一管理模式调研,探索基层组织管理新机制。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提升新水平

开展走访慰问东西南北兵、节日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师职以上现役军官父母、扬州五台山复退军人精神病人和优抚对象住院人员等活动。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活动,累计投入资金200万元,为部队办实事10余件。组织开展军地共建道德讲堂4期,顾锁保70年照顾无名烈士墓事迹继被央视报道后,被授予第四届省“道德模范”称号。落实自然增长机制,对重点优抚对象的定期抚恤补助标准按上年全市人民生活水平进行调整。全市优抚对象定补人员计4495人,累计发放各类补助经费2600万元。做好老复员军人立功金、90岁重点优抚对象、长寿金重点优抚对象孤老金发放工作;解决重点优抚医疗难问题;加强优抚定补对象数据录入,进行入户调查、身份信息采集和数据更新工作;认真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列入了财政转移支付,年底一次性兑付。对现役军人发放一次性立功荣誉金20.7万元,共186人。做好新形势下的安置培训工作2013冬季退役士兵277人。参加短期培训224人,全员参训率为82%,今年预计拨付退役士兵培训经费130.5万元。

(四)社会福利事业实现新突破

组织召开部分福利企业厂长座谈会,落实好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全市共有福利企业55家,完成销售16亿多元,新安置残疾人98名,安置残疾人1686人。

全年销售9500万元,其中电脑票5000万元,即开票800万元,中福在线3700万元。销量同比增长7%左右,市场份额57%,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级市20强。

(五)社会事务管理形成新格局

以“民间组织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配合组织、纪检、人事部门巩固和完善政会脱钩工作;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切实做好今年“政会”实质性脱钩的具体工作。努力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支持我市各种公益创投有序开展;全面开展对我市民间组织的年度检查工作;加强对民间组织(敬老院、幼儿园等)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完善行政区域及地名管理工作。组织并调研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篇》;做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落实市局第二轮行政区域界线界桩联合检查的系列工作;推进地名标志规范化;做好城关镇改街道的前期规划和论证工作。

(六)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取得新面貌

一是细化制度建设。制定市民政局《市民政局改进作风、厉行节约、勤政廉政十项规定》;修订《市民政局(“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细则》、《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四不直接分管”实施细则》;完善《市民政局机关工作人员综合考核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二是强化教育管理。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创新机关学习机制,组织开展党委中心组、机关学习日、民政讲堂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三是优化服务形象。积极开展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优化服务举措,将窗口承诺件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3.29个工作日,压缩时间14.81%。四是深化执法监察。开展民政经费和慈善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接受、两级审计部门对全市2013年末养老机构的专项审计调查。

第二篇

市政府:

2013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围绕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全面推进“品牌民政”、“高效民政”、“数字民政”、“实力民政”、“活力民政”、“满意民政”建设,打造民生幸福“先行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社会保障和救助

1、城乡低保工作:2013年我市城市低保月标准从上年的360元提高到了420元/月,农村低保月标准从上年的250元提高到了310元。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860户1468人,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330元,年保障资金600万元;农村低保对象5331户9119人,低保对象人均月补差187元,年保障资金近2100万元。

2、农村五保工作:2013年我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年标准分别从上年的3700元和3100元提高到5200元和4200元,综合年标准为4880元。

3、城乡医疗救助:全面建立了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衔接,覆盖城乡、政策互联互补的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推进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建设,救助时效性得到明显提高。

4、开展专项救助:临时生活救助----资助116人,救助资金29万元;残疾人生活救助---保障重残对象2215人,发放保障金800.3万元;保障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城市对象12人,农村对象262人,共发放保障金52.3万元;保障低保家庭中残疾人补贴城市对象109人,农村对象369人,共发放保障金35.9万元。孤儿救助----2013年7月1日对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进行提标,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孤儿的生活保障标准由上年的1120元/人月,提高到1260元/人月,社会散居孤儿的生活保障标准由上年的672元/人月,提高到750元/人月,增幅12%,全年共计发放保障金79.7万元,保障孤儿94人。年关救助----元旦、春节期间对城乡低保对象按照每人城乡低保全额标准发放节日补助,共发放各项救助资金1808.9万元,妥善保障了“两节”期间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危房救助----实施改造243户,其中:修缮115户、重建128户,资金142.6万元,切实保障了我市农村困难群众住有所居。教育救助-----资助758人,共保障救助资金143.1万元。救灾复产----开展台风“海葵”救灾复产工作。对农房倒塌、严重损坏现无法居住的286户特别困难群众,拨付30万元救灾保障资金,落实每户1-2千元不等的临时救助和安置,同时加快修建因灾所致的倒塌农房、严重损坏的部分农房,确保人民群众的正常基本生活需求。

5、慈善救助:2013年,组织开展第11个慈善周活动,募集善款1103.9万元(其中干部职工个人捐款948.3元,协议捐赠155.6元);实施了春节送温暖、常年应急救助孤儿生活救助等十大救助项目,全年发放慈善救助资金950万余元,受助困难群众达1万人(户)。

(二)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推进二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市157个农村社区,18个城市社区,除涉及区划调整、合并、拆迁等7个村外,实现农村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有147个农村社区,5个城市社区建有“一站式”管理服务站。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我市进行了不同类型的试点工作,形成了村企共建型、开拓引领型、资源整合型、薄弱村帮扶型四种社区建设模式,并在地区重点推广。

推行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服务管理,城市社区覆盖率达50%,农村社区达80%。提高社区居民自治水平,城乡社区居(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达98%以上,村务公开覆盖率达100%。全面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举办了全市性的村(居)、社区建设成员单位信息员培训班,社区信息化覆盖率达60%以上。推进网格化管理,城乡覆盖率达60%以上。推进村居社区管理服务站标准化建设,70%的村居管理服务站达标。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和星级社区创建工作,创建市三星级社区2个,省农村和谐社区99个。举办第三届“书香社区”读书月,开展“社区我的家”主题征文、和谐社区建设座谈会、社区建设成果展示、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社区文化氛围。

(三)双拥优抚安置

大力开展双拥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走访慰问东西南北兵、节日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师职以上现役军官父母、立功授奖官兵游等特色活动。继续为部队办实事、办好事,实施网络到班工程改造,为驻坛部队赠送电脑、修建浴室、维修消防车通道。严格落实抚恤优待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生活补助标准。全市优抚对象定补人员计4495人,累计发放各类补助经费2358万元。认真落实重点优抚医疗难问题,实施新农合、大病补助、大病困难补助三位一体救助,较好解决医疗难问题。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和培训工作。围绕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研究制定了《关于印发市退役士兵接收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安置。

(四)社会福利事业

1、福利生产与。我市福利企业共有56家,企业完成销售15多亿元,新安置残疾人50名,全市安置残疾人1608人。在全省福利销售增幅同比下滑的情况下,预计完成销售福利8500万元,同比增长23%,有望继续在全省保持20强的地位。出资20万,开展“向贫困残疾人家庭赠送彩电”活动;出资30万元举行福利公益金资助仪式,送电脑、送彩电进居家养老服务站,并资助困难户50户。

2、养老事业。推进机构养老,当前60周岁以上老年人11.4万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共计291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为25.5张。大力发展居家养老事业,并将其列入全市为民办实事工程,实现了区、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并完成了40%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实现了区、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全覆盖。创新运行机制,指前镇东浦村以老年协会为主体管理运行居家养老服务站试点工作。精心组织第三个敬老月活动,积极推进健康养老,开展第二届十佳健康老人评选并进行了老年健身操展示。实现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发放尊老金19.6万人次,1090.2万元。

(五)社会事务管理。

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努力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全市社会组织登记注册271家,每万人达5家。继续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完善工作;全面开展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篇)编纂工作,全面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市行政区域地图》完成初稿。此外,婚姻登记、收养登记、信访、殡葬救助、殡葬改革等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第三篇

2011年,我们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认真落实各级会议精神,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活动,围绕年度目标,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大力度,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保障民生,服务大局,2013年全市民政工作再创佳绩

2011年,全市民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大力度,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民政工作,我局荣获2011年度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省社会组织培育管理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省福利销售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重点难点抓突破,民政工作推进取得新进展

2011年,是实施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将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社区建设、居家养老建设列入全市5项为民实事工程;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和深化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区(镇)、村(社区)便民服务厅(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下发了《关于免除城乡困难群众、重点优抚对象基本丧葬服务费的实施办法》、《关于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关于印发市退役士兵接收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从政府推力和制度层面给民政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确保了我市民政工作顺利推进。

1、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新突破。着力打造“阳光救助”服务品牌,进一步拓展救助内容,完善救助体系,构建“低保、五保、医疗、危房、教育、重残、年关、殡葬、临时、慈善”十位一体的综合救助体系,《民政》以重要篇幅予以宣传推广。

2、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着力推进二级公共服务平台暨农村和谐社区建设,制定出台了工作意见并实施区(镇)、村(社区)便民服务厅(室)标准化建设。截止年底累计有142个村和5个城市社区建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其中2011年5个村1个城市社区),为创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县(市)奠定了基础。

3、民政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投入5000万元的市社会福利院于2011年12月18日开园,建设过程中争取到国家、省和市项目资金520万元,实现了我市民政重点项目向上争取资金的新突破。认真实施“慰烈工程”项目,建立工作机制,筹措项目资金,统一进行调查摸底、编号、规划设计、集中安葬,共确定建墓200穴,总投入260万元。12月22日,我市在烈士陵园举行散葬烈士集中入园安葬仪式,各镇自愿迁移烈士墓为116座。

4、福利销售取得新突破。提前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2010年销售突破5000万元,2011年销售突破7600万元,继续在全省县级市排名前20强。开发区和各镇销售规模与增幅也都有了较好的增长。其中,开发区825万元、金城镇610万元、薛埠镇323万元分列区、镇销售规模前三名。

5、居家养老建设取得新突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居家养老工作,将其列入全市5项为民实事工程之一。截至2011年底,实现了区、镇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完成了50%的目标。金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省级居家养老示范点的检查验收。薛埠镇、儒林镇、尧塘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得到了我市验收小组的充分肯定。

(二)常规工作抓亮点,民政服务水平跃上新台阶

1、社会保障和救助

——城乡低保。全年新增低保640户,核销低保460户。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年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310户,11030人,发放保障金2129.5万元。实施城乡低保月补差分别为303.96元/人、143.16元/人。

——五保供养。保障农村五保2080人,发放五保供养经费622.6万元。其中:集中供养1364人,年供养标准3200元/人;分散供养716人,年供养标准2600元/人。朱林敬老院实施改扩建工程,投资300万,新增面积2100平米,床位70张;薛埠镇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得到省市检查组的高度好评。

——年关救助。2011年春节期间共发放各项救助资金1314.8万元,使全市城乡困难群众度过祥和、欢乐的春节。

——医疗救助。在同步结算平台的基础上,程序上实现“一站式”二级结算服务,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共用、结算支出同步的运行机制。全年资助参保1.31万人,累计医疗救助402人,支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金202.85万元。

——危房救助。实施危房改造99户,拨付市级救助资金74.2万元。

——重残救助。救助1840人,支出508.4万元。

——教育救助。救助大中专院校困难学生711人,发放132.7万元。

——尊老金发放。全年发放13.5万人次,811.6万元。

——慈善救助。组织筹备第十个慈善周活动,积极组织好“慈善献爱心”和“慈善一日捐”募捐活动,共募集到帐慈善资金突破1000万元(其中第十个慈善周到帐现款992.16万元),协议兑捐330万元,冠名捐赠182万元,接转定向捐赠860.71万元。认真实施助学、助医、助困、助学、助老、助孤等“十大”慈善救助项目,发放资金900万元。在第十个慈善周中,开发区和各镇都超额完成了现款募集任务,其中:朱林镇实际募集51.9万元,超额73%;薛埠镇实际募集79.34万元,超额44%。

2、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开展村(居)民自治模范单位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的动态管理,全面提升村(居)自治水平,确保了村(居)民自治率达100%,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覆盖率达100%,合格率95%。举办了第九届村主任和第三届社区居委会主任培训班。全面推行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工作,156个村有155个村进行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选举产生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主任155人,委员482人。

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和星级社区的创建工作。开发区华城社区、尧塘镇红旗村、儒林镇河下村、薛埠镇茅庵村、直溪镇汀湘村、金城镇冯庄村创成“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朱林镇黄金村、指前镇建春村创成“农村十佳和谐示范社区”;金城镇方边村等47个村创成“市农村和谐社区”;小南门创成“市三星级社区”,华胜创成“市四星级社区”。精心组织第二届“书香社区”读书月和社区道德讲堂活动,开展“小巷总理”主题演讲比赛、“我的社区、我的家”主题征文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我市的社区文化氛围。

3、双拥优抚安置

大力开展双拥慰问活动,对师职以上现役军官父母、1—4级残疾军人、重点优抚对象等进行了走访慰问。继续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异地兵、老兵复退挂钩联谊、文化进军营、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等系列双拥共建活动。亿晶光电科技公司投入12万元,帮助市消防大队修建了塑胶球场,各区镇为驻坛部队联合购置了军营文化设备,薛埠镇组织了立功授奖官兵游活动。

严格落实抚恤优待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生活补助标准。全市一至四级革命残疾人员护理费标准比上年度提高11.2%,各类优抚对象生活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同步提高。认真落实重点优抚医疗难问题,保障重点优抚对象1751人,发放资金170万元。儒林镇切实做好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提高工作,积极向镇财政协调资金,及时发放补发的经费,提高了优抚对象生活水平;开发区组织全区优抚对象免费进行体检;尧塘镇党政领导上门走访慰问全镇“三老”对象和师职以上军官的父母,向他们赠送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受到了优抚对象一致好评。

按收2010年转业士官、复员士官和退役义务兵278人,发放一次性自谋职业补助金483万元。举行2010年冬季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设置10个参训专业,参训135人。

4、社会福利事业

做好福利企业管理工作。2011年我市福利企业共有55家,完成销售18亿元,安置残疾人1623人,实际退税4800万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营造尊老助老爱老养老的社会氛围。如:第二届“十佳好儿媳”评选活动、庆祝第二个“敬老月”老年人文艺汇演等。开发区和各镇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活动:儒林镇开展了“十佳儿媳”评选活动、“迎七一”老年人文艺晚会;指前镇组织开展了老年协会会长培训会、东浦村重阳节“金婚夫妇”庆祝活动暨文艺晚会;开发区五老服务队与留守儿童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薛埠镇还组织了80余人的老年人爱心志愿者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无偿服务。

5、社会事务管理

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对相关社会组织实施年度财务审计,按期完成全市社会组织的年度检查,配合组织、纪检、人事部门抓好政会脱钩工作,全面开展我市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努力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

做好城镇地名标志设置招标采购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完善工作;圆满完成了武进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组织筹划《市行政区域地图》出版工作。

大力实施殡葬救助工程。对符合规定的城乡低保等九类特殊对象,免除五项基本丧葬服务费用1090元/人,全年救助300余人,救助额近40万元。

此外,婚姻登记、收养登记、信访、殡葬改革、政务宣传等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6、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取得新面貌

以深化能力作风建设为主线,制定印发《市民政局机关工作人员综合考核实施办法(试行)》,抓好“民政讲堂”、“学习型机关”、机关学习日、社工教育培训、民政系统“廉管家”教育等系列活动;以机关党建工作为基石,积极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三促三解”活动,开展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积极参加全市“红歌会”,组织党员赴革命胜地开展传统教育活动,开展了评选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开展了机关党组织与华城社区党组织结对联建活动。

以“党心暖民心、满意在民政”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举办了民政专项大型广场咨询活动。积极参加“关注民生、共建和谐”省市“政风热线走进”活动。同时,深入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实施“双优一岗”创建活动,推进“我一流”项目创建,开展“双百行动”,提升重点科室、窗口服务效能,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民政系统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

过去的一年,我市各项民政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也得益于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和真诚付出。在此,我代表民政局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肯定取得成绩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无论是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社会管理的新要求,还是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第四篇

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狠抓工作目标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具体总结如下:

(一)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跃上新台阶

城乡低保工作扎实开展。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保障制度,新修订《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并提交政府研究。《全市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考评细则》待出台。

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自然增长机制,市第八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城市标准从每人每月330元提高到360元,农村标准从每人每月210元提高到250元。截止年末,全市有农村低保户共5128户9094人,发放总资金1535.6多万元,月人均补差141.4元;城市低保户930户1601人,发放总资金230万元,月人均补差239元。

进一步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发放今年五保户供养经费628.7万元。抓好敬老院安全工作,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障入住老人生命安全。实施薛埠、儒林敬老院升级改造工作。

做好专项救助工作。一是开展春节期间普惠性救助。2010年春节期间继续实行适度普惠性救助。共发放各项救助资金773万元(不含各镇配套资金),使全市城乡困难群众度过祥和、欢乐的春节。二是做好临时救助工作。今年已救助25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8万元。三是抓好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医疗救助180人,救助资金46.3万元。四是做好危房救助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危房改造60户,发放市级补助资金43.05万元。

深入开展慈善工作。积极认真筹备第九个慈善周工作,召开好会长办公会、理事会、监事会、宣传座谈会、分会联络员会议,于5月19日召开了全市慈善工作和第九个慈善周活动动员大会,积极组织好“慈善献爱心”和“慈善一日捐”募捐活动,全年共募集到帐共用善款1309余万元,其中第九个慈善周募集825万元,企业协议兑捐到帐482.3万元,接受常年日常捐赠2.4元。新建立冠名捐赠基金200万元;兑捐冠名捐赠专项资金330万元;接转定向捐赠20233994.14万元,共募集到帐慈善资金25255万元,其中第九个慈善周到帐现款825万元;大力实施实施慈善救助项目,今年共发放救助资金766万元,救助人数8200多人。配合市审计部门做好09年资金的募集、使用的审计工作,并予公告;帮助筹建“建昌圩爱心基金”、蔡炳照大爱基金,进一步扩大慈善资金募捐渠道;积极做好玉树地震捐赠款的接转工作,共筹集资金192万;认真宣传贯彻《省慈善事业促进条例》,积极开展慈善周系列宣传活动,慈善品牌进一步深入人心。

(二)社区建设和民主自治取得新进展

抓住创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契机,加快村(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今年完成38个行政村、2个城市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截止目前,全市157个行政村中有138个建成了便民服务中心,其余全部建成便民服务室,按照市的要求完成率达100%。全面完成第九届村委会和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开展村(居)民自治模范单位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的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村(居)自治水平,村(居)民自治率达100%,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覆盖率达100%,合格率95%。开展和谐社区和星级社区的创建工作,与市委组织部共同研究草拟《关于统筹推进我市和谐社区建设调研报告》和《市2013—2011年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意见》。实施“书香社区”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精心组织了“书香社区”读书月系列活动,开展社区道德讲堂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我市社区文化氛围。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再创新业绩

筹备召开全市双拥工作大会。大力开展双拥慰问活动,对师职以上现役军官父母、1—4级残疾军人、重点优抚对象等进行了走访慰问。大力开展双拥特色活动,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组织各镇(区)、各单位参与双拥实事工程建设,对市武警中队与东岗武警中队塑胶球场、市武警中队浴室进行改造,组织开展立功官兵一日游等系列共建活动。

落实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生活补助标准。与财政局联合下达了《关于提高部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对重点优抚对象的定期抚恤补助标准按上年市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进行调整。增发补助资金149.29万元。开展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活动,对抗日时期入伍健在的在乡残疾军人、伤残民兵民工、老复员军人(含红军老战士)、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遗属和抗日军休干部发放一次性慰问金35.7万元。完成了重点优抚对象2010年度的经费测算,全年测算经费指标1874万元。认真落实重点优抚医疗难问题。采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实行大病补助和大病困难救助三种保障措施,共发放资金155万元,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困难问题。启动“慰烈工程”项目,对全市250座有名有墓的烈士墓及5座无名有墓烈士墓,采取集中安葬及原地维修(其中:集中安葬205座,原地维修50座)。

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新形势下的安置培训工作。今年我市共接收2013年冬季退役士兵、复员士官253人(其中:城镇91人、农村退役士兵162人)。根据省、市接收计划,2010年接收军队副师职退休人员1人,安置在干休所休养。落实一次性经济补助金,保证及时兑付。全年共计发放自谋职业金人数253人,发放自谋职业补偿金432.1万元(其中:城镇退役士兵91人、245.6万元,农村退役士兵162人、186.5万元)。

我市2013年冬季退役士兵253人,除按照文件精神不动员、不批准参加培训的80人外(其中:已取得大专以上文凭21人、已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41人、就业合同18人),其余172人全部报名参加培训(其中:中长期培训31人、复学3人,短期培训138人),共8个专业。参训率为100%。根据实际培训人数和学制核定补助资金共计94.35万元(其中:短期培训58.95万元、中高级与普通高等学历教育25.65万元、2008年冬季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9.75万元)。目前,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经费按照要求,已全部兑付。

(四)社会福利事业实现新突破

全年完成福利销售额5427万元,其中电脑福利销售3203万元,“刮刮乐”网点即开票销售1079万元,“中福在线”销售1145万元。完成福利企业资格审核认定58家,新办1家。

加快老龄事业发展,重点发展居家养老事业,组织开展了镇区居家养老中心站试点工作。完善全市老龄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配合市政府制定有关居家养老的政策,并提交市政府研究。

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不断加大社会福利中心建设推进力度,市社会福利中心公益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目前正进入装修装饰和设备采购阶段,争取在2011年上半年建成交付使用。

(五)社会事务管理形成新格局

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对相关民间组织实施年度财务审计,按期完成全市民间组织的年度检查。扎实做好城镇地名标志设置招标采购的前期准备工作。《关于完善我市地名管理办法实施意见》、《市地名“冠名权”有偿使用细则》、《关于清理整顿楼幢门牌编号设标专项工作的意见》由政府实施。抓好婚姻登记、收养登记、信访、殡葬改革等各项工作,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积极配合茅山安乐园塔位回购、兑付和来信来访工作,不断解决塔陵信访问题,民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六)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取得新面貌

继续推进民政系统能力作风建设工作,组织部署了能力作风建设四类十项重点工作,即以目标管理为抓手,强力推进各项民政工作;以争先创优为载体,各条线工作树品牌、创特色;以能力建设为主线,抓好“民政讲堂”、社工教育培训、“读书月”、“书香机关”、“书香社区”等系列读书活动;以作风建设为平台,大力完善服务制度,深入开展行风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选树双优典型,弘扬民政文化,确保活动取得成效。通过创建,民政系统形象进一步得到提升,局机关及下属单位全部被评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完成搬迁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时序进度要求,我局克服搬迁时间急,安置场所小等困难,科学调度、行动迅速,提前完成了全局搬迁任务,得到了拆迁部门的好评。弘扬民政文化,组织策划“欢乐金沙——广场文艺月月演”民政专项演出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民政干部队伍建设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不相适应。一些民政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能力不高,创新精神不够,影响了民政工作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基层民政力量薄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制约了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等,这些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逐一解决。

第五篇

有关单位:

2013年,全市民政工作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扣“保增长、促发展,保投入、促调整,保民生、促和谐”的工作大局,坚定信心,强化责任,克难攀高,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加快发展中化解难题,全面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积极健全救助政策。在财政、卫生、残联等部门的支持下,《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关于对无固定收入和固定收入低于城乡低保标准的重残人员给予生活救助的实施意见》和《市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等一批惠民文件先后出台,困难群众救助政策进一步健全。

扎实开展低保工作。按照应保尽保要求,及时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纳入保障范围,2013年底,我市共有城乡低保家庭6038户10776人,全年发放保障金1712.3万元。薛埠镇、开发区、朱林镇、尧塘镇,农村低保年度月人均补差均在110元以上。

规范开展社会救助。一是实施元旦、春节期间普惠性救助,共发放救助资金1000余万元,惠及各类困难群众2万余人;二是实施困难群众临时救助45人次,发放救助资金近8万元;三是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以及台风灾后恢复重建127户,发放市级补助资金90余万元;四是按照医疗救助政策,开展参保资助和医疗费用救助,惠及困难群众1万余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近150万元;五是对680名在外就读大中专院校的困难学生实施教育救助,发放助学金116.63万元。

大力开展慈善工作。2013年正逢全球金融危机,市政府为确保企业稳定发展,暂停协议捐款。在这种形势下,我市第八个慈善周活动共募集现款捐赠690.2万元,其中尧塘镇募集现款超100万元,金城镇、直溪镇、薛埠镇也都在50万元以上。新建立两家冠名捐赠1615万元,即:“晨风工友爱心救助基金”、“市阳光爱心救助基金”;“天龙奖助学基金”、“周氏志成冠军奖学助学基金”如期发放。积极向中华慈善总会争取11台医疗装备器械件,节省经费437.86万元,向省慈善总会争取血透仪、高频乳腺钼耙机各1台,价值64万余元。积极实施各类慈善救助项目,共救助困难群众8500人(户),发放资金800余万元。认真搞好慈善宣传,我市潘雪平等3位同志受到中华慈善总会表彰。

(二)加强社区建设和民主自治

推进城乡社区服务平台建设,2013年完成了30%(53个村)的建设目标,其中直溪镇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市验收。2008年以来,累计有河下、石马等100个村和河滨、春风、花街3个城市社区建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完成率超过60%。在整个农村社区平台建设推进过程中,薛埠镇起点高、标准高,平台规范化较好。

积极开展村(居)民自治模范单位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的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村(居)自治水平,村(居)民自治率达100%,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覆盖率达100%,合格率95%,我市荣获了省村民自治模范市三连冠,薛埠镇上阮村和尧塘镇红旗村获得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称号。开展和谐社区和星级社区的创建工作,与市委组织部共同研究草拟了《关于统筹推进我市和谐社区建设调研报告》和《市2013—2011年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意见》,已提交市委、市政府决策。组织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二十周年》纪念活动,广泛开展城市社区居委会发展史的资料征集,全面推进社区管理信息化建设,分层次对社区主任、社区信息员进行培训。

(三)创新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着力打造“五满意”工作品牌,即:让驻坛部队满意、广大官兵满意、优抚对象满意、安置对象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积极谋划新举措、构筑新优势、实现新突破、推进新跨越,在创建“二连冠”“老双十”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新双十”,“三连冠”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市检查组的考核验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其中,直溪镇参与立功官兵一日游、尧塘镇参与陆令寿出书首发式等特色活动都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有效落实,全市发放抚恤补助金1798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386万元。现役军人在服役期间的立功金列入了财政转移支付,全年发放立功荣誉金12.7万元,226人次。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发放困难补助金115.5万元,发放大病困难救助金25.12万元。

不断深化安置改革工作。制定出台了《市退役士兵接收安置暂行办法》,退役士兵(含士官)采取“货币安置,逐步实行城乡一体化安置”的办法实施安置。对申请自谋职业的91人发放了一次性补偿金,补助金额为223.6万元,2013年接收转业士官17人,通过“双考”岗位安置6人。制定出台了《市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实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培训率达到90.4%。

(四)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福利销售积极应对市场挑战,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通过调整布局和销售办法,全年销售福利突破3000万元,“刮刮乐”网点即开票进入全省前十强。其中,指前镇、金城镇、尧塘镇、儒林镇均超下达指标40%以上。

加强福利企业管理服务工作。针对金融危机给福利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我们深入福利企业调研,了解和掌握福利企业面临种种困难和压力,协调各相关部门对福利企业的支持,及时落实好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对9家原挂集体企业进行摘帽改制,并重新办理了福利企业证书;积极研究制定残疾人就业办法,与市残联、人事等部门组织了金秋十月“阳光助残”就业专职招聘会,促进了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2013年底,我市福利企业共有59家,累计安置残疾人1654人。

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不断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市社会福利中心公益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完成了2013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继续实施五保关爱工程项目,朱林、水北、茅麓3所敬老院顺利通过“星级敬老院”验收,薛埠敬老院被省民政厅命名为全省示范性养老机构。

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筹划成立了市老龄协会,相继举办了“牵挂你的人是我---全市老龄工作者与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节”主题活动、“千名老人游尚湖赏牡丹”、建国六十周年和庆祝22个敬老日文艺活动。我市银缘艺术团的舞蹈《大红灯笼高高挂》参加市汇演获优胜奖,金色晚霞文艺汇演受到了群众的好评。积极做好市十佳健康老人的推荐和我市十佳健康老人的组织评选工作。

(五)规范社会事务专项管理

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不断加大,作用日益凸显。组织开展全市新社会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直溪镇试点实施的“协农1+1”基地帮扶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全面开展我市民间组织的年度检查工作,加强对民间组织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妥善解决了多家非法民间组织存在扰民、事故隐患等问题。